青岛旅游伴手礼:“老三样”期待创意“金手指”
当你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旅行时,你总是想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自己收藏或者送给亲朋好友都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这种被称为陪游礼品的商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商品和礼品,还承载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印象和记忆,甚至成为评价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
青岛作为中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伴手礼的开发、推广和不断升级应该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然而,近日有多位读者和网友向青年报全媒体平台反映,青岛旅游礼品市场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量旅游商品店铺仍停留在贝壳、茶叶、海鲜干“老三样”,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如何在这一领域进行升级,尽快研发、生产、推广一批富有青岛特色和时代气息,符合当下审美趣味和应用需求的旅游企名网礼品,成为这座城市的当务之急,市民和游客都在期待。
记者访问
中山路:
散装海鲜干依然是主流。
游客青睐文化创意元素。
百年中山路是青岛历史文化的起步街区之一,也是来青岛游客必“打卡”的网络名人之地。作为旅游特色街区,有一批以游客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旅游纪念品商店。
近日,记者来到中山路实地探访。从海博路路口到太平路路口,中山路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不下十家。其中有几家店铺的装修讲究风格。在符合历史街区主基调的前提下,门面、货架、商品陈列都吸收了年轻时尚元素,明显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习惯。为了吸引游客,一些商家还在门外设置了照片互动体验区。
“来这里的年轻游客多了,店面装修也要随着年轻群体的成长而改变,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店。”天主教堂附近一家礼品店的负责人说。记者进店看到,该店占地100多平方米,销售的商品包括明信片、贝壳、冰箱贴、崂山茶、玩偶等多种常见礼品类别,但只有崂山茶、海鲜干、明信片、贝壳等真正包含青岛元素,而玩偶、瓷器、手工制品等其他类别的商品都不包含任何青岛元素。
“和其他沿海城市的纪念品差不多。只有明信片才能看到青岛地标和青岛文化。”一位来自滨州的游客说。她在店里转了好几圈,最后选择了青岛文化信息最丰富的明信片。
据该店负责人介绍,卖得最好的是明信片、崂山茶和海鲜干。这三类产品的展示区占据了店内将近一半的面积,产品的外包装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比如崂山绿茶和红茶装在玻璃圆筒或三棱柱铁盒里,可以组合成一套礼盒。礼盒设计成可打开的书的形状,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购买。
但在中山路两侧的店铺中,这样的店铺并不多,更多的是传统的旅游店铺,以散装茶叶和海鲜干货为主。记者发现,这类店铺经常会吸引中老年游客驻足,但在栈桥地下商场,却鲜有游客对巨大的销售空间感兴趣。
五四广场:
总店是“老三”
销售方式“粗放”
作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五四广场也是游客必去的地方。广场周围聚集了大量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出售各种商品,包括贝壳、崂山茶、海鲜等。与中山路不同,五四广场周边销售旅游产品的方式更加广泛。
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五四广场东侧的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正巧遇到几位游客在店内选购纪念品。“一个贝壳多少钱?”A
记者在这家纪念品店看到,除了贝壳,货架上还有一些与帆船相关的衍生产品,如帆船模型、海员玩偶、灯塔等。而且价格大多在100元以内。据店主介绍,游客更喜欢这些体现青岛帆船城特色的产品。当记者问还有什么青岛特色的纪念品可以推荐时,老板滔滔不绝地说着崂山茶和各种海鲜。这两种产品在店内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尤其是海鲜礼包占了满满一墙。散装的各种海鲜和茶叶也是该店销售的主要产品。
在五四广场周围,有很多这样的青岛旅游纪念品商店,都以海鲜和茶叶为主,还有少量的玩偶、沙滩玩具等产品。
话题讨论
对于旅游业来说,文化创意是重要的一环。如何利用文化创意的“金手指”,将沉睡的海派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资源,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贝壳、崂山茶、海鲜干等“老三样”不仅限制了青岛的旅游形象,也限制了旅游产业价值的辐射半径。
如何突破青岛的游陪礼,是青岛需要深耕的课题。
差距:
平庸产品低端渠道不畅。
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我市在旅游商品开发、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已连续举办三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逐步搭建起全产业链协同交易平台,贯穿文化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制作、运营、销售。同时,鼓励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经营单位和各类文化文化场所摆脱“门票经济”的束缚,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但是,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我市的出行陪驾礼在设计、制作、销售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设计平庸,缺乏市场战略驱动的设计平台。目前很多特色产品缺乏IP的打造,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陈旧,产品与社会审美匹配度低,对年轻消费者缺乏吸引力。同时,了解青岛、会设计、懂产品的跨界、圈外复合型设计人才匮乏,难以打造出创意新颖、市场前景好、地域特色突出、具备量产能力的手办礼品产品。
二是产品低端,应用场景驱动的产品数据库不够丰富。目前市场上上述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传播化现象严重,应用场景和细分人群数据不到位,难以跟上消费者的文化品味和需求。
三是渠道不畅,柔性供应链体系成为文创发展的最大障碍。创意市场的主体是小微企业。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小而早”的创意企业产品很难落地,这也是个别优秀设计作品难以转化为产品的一大原因。
困难:
高端产品开发成本
好的产品缺乏推广渠道。
浙江六安那山庄的青岛书房,太清宫门口的崂山书房,最近在青岛文化旅游圈都很出名。基于此,作为其主要创作单位之一的青岛苏璞吕雯集团,也在旅游陪护礼品的开发上做出了尝试。每一项研究都根据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了深入挖掘,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原色。其产品以实用的生活设计为主,家居用品和文具为辅。据了解,苏璞吕雯打造的书房中,文创产品的销售比例超过45%,与书籍持平。
然而,目前该集团面临着如何升级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问题。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5G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也需要搭上技术快车。文化创意设计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和简单的文化负载,更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但这类产品的研发难度大,研发成本也会增加。“目前文创产品与VR技术的结合处于尝试阶段,一款能在手机上互动的文创产品的研发投入需要数万元,远高于传统冰箱贴、笔记本等产品研发投入。”如果没有好的展示渠道和销售渠道,开发出来的高端陪侍礼很难说能收回成本。这是企业必须考虑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