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金融交易的基础设施“SWIFT”和“中国数字货币研究所”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市场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想象空间再次被打开。
2月5日,券商中国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悉,SWIFT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统计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于1月16日在北京成立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公司”)。
SWIFT全称“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是一个金融合作组织,运营着目前国际金融交易中最重要的报文传输网络。这是SWIFT首次与中国支付清算机构成立合资公司。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新公司的成立是为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应用和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
“新公司有SWIFT的加持和背书,无疑将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认可度。”日本第三方支付机构Netstars首席技术官陈斌推测,“引入数字研究所的目的是利用最新的数字货币技术,探索一个技术更先进、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理解更深入、执行力更强的网络,以支持人民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货币。”
“耐人寻味”的股东构成
据了解,新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欧元。其中SWIFT出资550万欧元,持股55股,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持股34股,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股,数研院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分别持股3股。
天眼查信息显示,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SWIFT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美伦,董事长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程世刚,SWIFT三位高管和数字化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共同担任公司董事。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公司的股东构成颇为“耐人寻味”。
"每个参与者可以代表一个应用场景或业务发展方向."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研究员杨军表示,比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而不是央行管理的官方机构,参与新公司的设计,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实施仍将依赖于现有的支付体系。
第三大股东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公司也值得关注。该机构负责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开发和运营。
据了解,SWIFT为金融交易提供报文传送服务,同时也是国际金融机构通信标准的制定者。然而,SWIFT并不直接参与国际交易的清算和结算。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支付系统从银行账户转移资金。例如,在中国,CIPS负责这项工作,而在美国,纽约清算所的银行间支付系统(CHIPS)负责这项工作。
在陈斌看来,在CIPS的基础上,新公司带来了SWIFT的加持和背书,有助于CIPS提高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认可度。他认为,从支付的角度,“银联解决了线下信用卡和银行卡的收单问题,匹敌VISA/MASTER;解决网上银行卡和钱包收款问题;然后,新公司应负责解决国际服务或贸易结算的网络问题”。
“这一次,数字研究所被引入,以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际清算和结算业务的最新数字货币技术。”陈斌进一步推测,“SWIFT是一个基于传统电报网络的系统。未来人民币要想走向国际,依靠SWIFT肯定不行。一定有m的网络
“SWIFT与中国的合作应该是双方‘一拍即合’共赢的结果。”杨军表示,对于希望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来说,拥有“国际声望”的SWIFT可以说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对于SWIFT来说,拥有数字货币领先经验的中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和“试验田”。
自去年10月以来,数字人民币首次亮相。已在深圳、苏州等地公开试点,走在央行前列。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提及。
去年11月,北京金融监管局局长霍表示,将在空港地区积极推进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应用场景。香港金管局总裁岳敏洪随后于12月发文称,香港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研究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
近日,珠海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今年将做大做强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以数字人民币为跨境场景试点。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认为,数字人民币经过几轮试验,已经比各国央行提前获得了很多经验。同时,中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存在天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场景,非常有利于探索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从技术上看,数字货币技术也有能力改善目前的跨境支付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表示,目前跨境支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到账周期长、速度慢、成本高、手续多、效率低。数字人民币最大的优势是便捷、高效、高时效、低成本,这正好可以克服传统跨境支付方式的缺陷。
另一方面,“在后疫情时代的特殊时期,中国成为第一个复苏的经济体,这其实是中国政治经济控制能力的一个缩影。”杨军补充道,在此基础上,还得益于外贸的快速恢复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完善,为中国与SWIFT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数字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在跨境领域的应用与合作不断发生,市场普遍认为这些举措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瞻性行动。产生这种猜想的主要原因是数字货币技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久违的机会。
"数字人民币具有数字技术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一位国际贸易研究员表示,数字货币的技术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一些技术和相应的管理问题,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力量。“甚至可能改变目前基于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时区的代理行和清算行关系的跨境支付格局,有效降低对SWIFT和美国芯片的依赖”。
曾经蔑视央行数字货币的美联储也在去年夏天发生了变化。“我不想有一天醒来发现美元不再是世界储备货币,因为我们刚刚错过了一次技术变革。”当时,美联储董事长鲍威尔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这样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研发联盟。数字货币的d队列,中央银行。2020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全球数字货币报告》显示,占全球经济总量90%的66个国家中,有6家央行表示可能在3年内发行供个人和企业“通用”的数字货币,覆盖全球约16亿人;另有12家央行表示,预计将在6年内发行数字货币。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现金必然会越来越少。考虑到这一趋势,在未来以移动支付为主导的时代,各国应该维护自己的货币主权。我认为选择投资研发应该是一种“闭眼策略”。数字货币中的d。”潘麟表示,数字货币的实施可能会对其背后的支付系统以及各行业的应用场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所有国家都希望抓住这些领域的机会。
但是,技术进步不能代表一切。前述国际贸易研究人员还指出,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包括发行国的经济体量、贸易规模、货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金融联系程度和地缘政治因素等。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可以解决的。
换句话说,数字货币在技术上提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但过去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问题仍然需要解决。根据SWIFT发布的2020年12月全球支付货币统计,虽然人民币仍是全球第五活跃货币,但仅占国际贸易结算总额的40%,与美元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