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全市推广名称告知承诺制,为企业核名准入“清障提速”。
一个企业在成立的时候,总会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很难命名。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名字,到了挂号口,总是被窗口工作人员告知名字已经被别人“抢先”了。对新成立企业严格的前置审核规则,不仅为企业管理和创新创业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也带来了不必要的隐性成本甚至损失。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听取了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新进展。
在投资管理领域深耕多年,市人大代表韩若冰特别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在之前的调研中,他发现上海对新企业注册的限制依然严格。现有的核名系统并没有区分同音字的声调,很多不熟悉核名规则的创业者仅仅在核名阶段就会耽误一到两周甚至更长时间。另外,核名系统中企业经营范围的设置过于简单机械——经营范围是根据新设立企业的行业类别自动生成的。如果需要更改或添加新的业务项目,系统会提示异常。
所以韩若冰提交了《上海为企业核名准入清障提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这一建议很快被转到政府相关部门,由市市场监管局主办,市发改委、市政府办公厅承办。
充分吸收代表们的建议,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4月30日起在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区开展名称登记和告知承诺制度改革试点。这项改革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试点地区申请人可通过“一窗式准入”企业服务平台,自主选择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或通用登记方式。
据介绍,选择名称告知承诺制的企业,将由企业名称自行申报系统自动比对,比对结果实时导出,告知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申请人作出相关承诺后,登记机关不再对企业名称是否与他人近似进行人工审查。这也意味着,企业名称登记速度从改革前的“一天”提升到“实时”,便捷程度和登记效率大幅提升。
在加快改革的同时,政府部门还坚持宽准入与防风险相结合,完善救济途径,率先提出名称争议解决机制。对通过告知承诺制登记的企业名称有争议的,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行政裁定。如果认定企业名称应当停止使用,将强制更名,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自试点以来,企业名称登记承诺制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今年1-5月,上海新设企业1万家,核企1万家,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计划将企业名称登记承诺制逐步向全市复制推广,提升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文慧的独家手稿。回到企业https://www.zhucesz.com/看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