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自研国产编程语言“花木兰”居然是Python?
春节前夕,“爆炸性”新闻不断。
1月17日,一款名为“花木兰”的自主研发的编程语言在网络上走红,并引发巨大争议。
这件事还得从15日https://www.zhucesz.com/的一篇报道说起。
以上报道强调的是木兰:模块单元语言)系某研究团队的自主研发。
某顶级机构官网也转载了这条信息。
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基于花木兰编程的“下棋机器人”。
为什么取名木兰?
刘磊(之前截图中的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木兰原是模块单元语言的缩写,直译是“模块单元语言”。“最初,我们想做一种编程语言,可以像模块组合一样方便,可以随时扩展语言。缩写‘木兰’中的m是希腊语中的第12个字母(小写,音‘荒谬’),意为‘微小’,说明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刘磊说,没想到,中科院计算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智伟一下子就把它念成了“木兰”。
虽然目前没有木兰语的公开文件,但是有网友找到了一家声称开发木兰的公司:中科*信。
其官方网站:
中科信和一家顶级机构的联系在其官网上写得很清楚。如下图:
另外,有网友在官网发现了木兰语的下载链接,中科*核心:
很多知乎网友解压或者反编译后发现,木兰语和Python的联系实在是太大了。
根据CSDN博主“追风少年沉迷骑行”的反馈,花木兰的下载速度非常慢,而且无论是从图标还是内部提供的功能来看,花木兰几乎和Python语言一模一样。
我以为这么大的项目应该加密。但是结果根本没有加密,直接编译了。看起来木兰只是做了一个顶层的接口,把底层编译优化等很多任务交给了原Python。此外,还有网友抱怨:官网找了一圈,没看到编辑器/IDE或者其他编辑器/IDE的插件。那么官网所说的覆盖数百所中小学是在用笔记本写代码吗?
以下是EXE文件的解包结果(使用PyInstaller提取器):
木兰语言根据解包结果,通过Pyinstaller将Python文件打包成EXE可执行文件。其实之前我们熟悉的文言文编程语言是很清楚的。它只关注语法和前端,把所有底层操作留给JavaScript或Python。
在已安装的文件夹中,有大量的”。pyd”文件出现——这是Python语言常用的文件格式。有开发者总结说,花木兰好像是建立在Python之上的,就像在顶层做一个接口一样,底层的编译优化等其他工作还是由Python来做。根据这些迹象,很多网友吐槽木兰是蟒蛇壳。
为什么会引起技术圈的强烈反应?
自主研发?而且还和顶级机构有联系。网友表示不认同!
很多网友不禁想起2018年8月曝光的红芯浏览器Chrome事件。
国内换肤什么时候停止?
中科院开发者公开道歉:夸大木兰编程语言为“完全自主开发”
1月18日,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实验室员工、木兰语言研发团队负责人刘磊在科学网站上发布声明,承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所夸大,并对“在网络上造成的恶劣影响”表示“郑重道歉”。
刘磊说,对于在网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我郑重道歉,对于给中科院和中科院计算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我真诚道歉。感谢大家的监督和批评,深刻反思,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据了解,“花木兰”编程语言是中科智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重点产品,据企业介绍,“花木兰”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编程语言,专门为人工智能教育开发,由中科智信自主研发。
但中科院实验室员工刘磊称木兰是中科院计算所团队设计开发实现的编程语言,其相关的编译器和集成开发工具完全由团队实现。“我们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是编程语言。”
有网友说:我跟了你十二年,却不知道木兰是蟒蛇。
Google在云计算领域推出的Go语言,Apple设计的Swift语言,Oracle控制的Java语言标准等。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全世界,包括中国的很多开发者,都在不断的致力于优化和进化。希望中国有值得世界尊重的编程语言。
网友纷纷呼吁:这种学术不端行为要严肃处理,还学术一片净土!
网友评论(微博截图)
目前《花木兰》在中科智信官网的下载地址已经是404。
网友纷纷表示:在经历了汉芯CPU、红心浏览器、麒麟操作系统的今天,如果还对这种“自主研发”有信心,那就是俗称的“被忽悠瘸了”。
文章综合自:中新。com、知乎、中国科学报、微博等。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