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吉他几乎与浪漫无关。
“正安吉他”意味着年产600万把吉他,产值60亿元,占全国吉他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意味着上下游企业数十家,就业数万人。
逆着生产线的流程,盒子明亮,声音悦耳的吉他逐渐分解成不美的部分。一个年轻人把切好的板放在葫芦形的机器上,把吉他的原形“凹痕”了。他的同事用胶水粘住面板,把琴弦敲进枕头.吉他的琴身盖着一个垫子,并装在盒子里。经过200多道工序,酒吧里,演唱会舞台上,女生宿舍楼下,都有了吉他。
吉他花园为返乡创业青年搭建舞台。
来正安吉他园办厂之前,赵珊从事的是IT行业。家乡正安,确立了吉他行业的发展,他动了回老家创业的念头。
"我们主动向对方投怀送抱。"当赵山第一次回到家乡讨论创业时,他碰了壁:县政府拒绝了他的投资,因为他没有吉他行业的经验。
赵山和他的两个伙伴信心满满。“我们研究了十大网络卖家,有能力超越他们。”
十几趟下来,赵山的诚意终于打动了县里,“终于把当时这里最小的厂子给了我”。
创业之初,电商平台上的爆发让他们措手不及。赵珊的贝加尔公司于2006年投产。同年11月底,获得单品销量冠军。第二年,员工人数从一开始的28人飙升至三四百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11月初走访时,电子商务部办公室里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30多平米的办公室里,社交软件“丁咚”和“丁咚”相继响起,每台电脑都开着几个对话窗口。
销售冠军的光环也蔓延到了线下。赵珊记得,从2018年开始,B&爱普的厂区;r变得像旅游景点一样热闹,来参观、学习、研究的人络绎不绝。吉他公园甚至推出了工业旅游项目。
企业的需求激活了服务型政府。
2018年春节,吴宗元偶然看到媒体对正安县吉他产业园的报道。作为裕丰公司的管理层,他很担心吉他的产能。
这家台资企业成立半个多世纪,在福建漳州开吉他厂近20年,主要以贴牌生产国外订单。由于产能有限,他们不得不一次次关停订单,而裕丰公司一直计划在内地设厂。
正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记得,当时吴宗元悄悄到园区参观。没多久,他们决定在正安吉他园开新厂。吴宗元说,正安县的劳动力成本比沿海地区低1/3左右。
制作尤克里里的工人。企名网、中国青年网记者李亚娟/摄
裕丰公司接待室的墙上挂着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吉他和尤克里里琴,这是他们的出口产品。这家老店有了下一步打算:发展自己的品牌,“做代工,订单都在别人手里”。
作为一名台胞,吴宗元在国家贫困县正安的生活,一开始难免不方便。每个服务窗口都没有台胞证,系统中也没有这个选项。吴宗元反馈了这个问题后,当地政府专门派了一名工作人员陪同他去拿驾照。他去遵义办理进出口手续时,有政府工作人员陪同。
这些年来,当地政府也随着吉他企业成长起来,呈现出服务型政府的雏形。
郑县经开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告诉中青报https://www.zhucesz.com/记者,经开区实行机关干部与企业一对一包保责任制,负责对接协调相关部门
这个重庆青年在这个行业浸淫了十几年,从自学吉他到开工作室再到教吉他卖吉他。由于对吉他的质量不满,2017年,赵建峰干脆开设了自己的工厂来生产吉他。
白手起家创业的过程并不容易。在广东建厂时,赵建峰每月要支付12万元的租金。即使一年投入几百万元的租金,生产规模也满足不了不断增加的订单。
安县政府给的优惠政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3年免租,3年后以租代购。也就是说,他交的租金相当于分期付款购买厂房。
2018年,赵建峰带着50多名员工和生产设备,从清远搬到正安县,耗资50多万元。
当赵建峰搬到吉他公园时,它已经很大了。今年,园区吉他及配套企业增至54家,产销吉他600万把。也是在这一年,正安县返乡农民工创业题材的电视剧《吉他兄弟》开拍。
年轻的工人们把吉他板弯成了原来的形状。企名网、中国青年网记者李亚娟/摄
放下房租负担后,赵建峰可以专心开发新产品。作为一个音乐人,他知道哪里需要优化,哪里需要欠缺。
为了研发新产品“太阳系”系列,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上市后根据买家的反馈不断改进产品。他们在极度干燥潮湿的条件下做实验,想尽一切办法“折磨”自己的吉他。“购买者不一定那么在意乐器,做实验的时候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
产品的质量有时会让他们自己吃惊。一个东北买家把吉他扔进车后备箱出去玩。二十多天后回来,他发现自己的吉他音色没有变。买家惊喜地录了一段视频,发到吉他交流群。“我们都很惊讶,因为我们还没有在这么低的温度下做过实验。”
赵建峰的产品也“莫名其妙地”销往东南亚。他自称从未做过营销,“我只是做好质量”。
难以摆脱贫困县的帽子。
有人得知赵建峰一个厂长是广东人后,就调侃他说:“以前我们正安的都去那里上班,现在你也来正安上班!”
为了摆脱贫困,正安人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电视剧《吉他兄弟》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末正安县“广州下三百女兵”的往事。90年代,正安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进入广东的吉他厂谋生。
这些年轻人也为今天的吉他公园打下了基础。2013年,在广东打拼多年的郑传久率先在家乡正安设厂,开启了很多吉他企业从沿海地区向这个山区县的迁移。
蓬勃发展的吉他产业园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在这里谋生。
魏在贝加尔湖工作之前在广东工作了五六年。九年前,父亲受伤后,他再也不能干重活了。16岁的魏决定出去工作,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没有技能和文凭,很难一个人生活。
20年底,魏再次离家打工,但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工作。这个时候,从家里打电话回来。县里的吉他公园在招人。
秦伟成了贝加尔湖公司的一名工人。他勤奋好学,很快就熟悉了本部门的各种流程。
这个25岁的小伙子,现在是部门主管,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元。去年,他介绍妻子到工厂工作。小两口月收入能达到万元。
多年来,园区的物流企业也与吉他企业“荣辱与共”。昭山20开吉他厂的时候,这里容量最大的车是一辆小货车。如今吉他公园几大快递公司门前,从小三轮车到运米车再到运米车,应有尽有。赵珊说:“给我们送货,从省排名倒数到全省前三的快递公司有两家。”
郑县吉他园企业服务中心。中国
在正安县,吉他几乎与浪漫无关。秦伟在一家吉他工厂工作了近3年,他可以从零开始组装吉他,但他还不会弹吉他。但这似乎并不重要。20.他家搬到了离工厂几百米的瑞豪街,这里是遵义市最大的扶贫搬迁点,住的是100多平米的三居室。2018年结婚,买了一辆雪佛兰轿车。今年3月,他的家乡,过去的深度贫困县正安,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