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科技城为代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都非常重视创新主体的多元联动和科技城的融合。园区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突出高校、企业、政府的紧密合作,强化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中介服务公司的作用,积极培育发动机企业;另一方面,注重园区与所在城市和区域的融合。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对园区的建设和整个区域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硅谷——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高科技园区。
美国硅谷是以电子产业和计算机产业为特征的高科技园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园区,也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之一。硅谷最初因生产由硅制成的半导体芯片而得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大学、企业、政府等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将人才、科技和创新与圣克拉拉县和旧金山湾区的发展有机融合,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等高增长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王国。硅谷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历了园区创建、快速发展和科技城融合三个阶段,都表现出明显的多主体合作和科技城融合的特征。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公园建立。1951年,斯坦福大学在弗雷德特曼的倡议下开始创建斯坦福研究园(硅谷的前身),并允许高科技公司租用其办公场所。斯坦福大学通过科研支持和人才输送帮助园区企业发展。自1953年瓦里安落户斯坦福工业园以来,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飞兆半导体、armel、Intel、AMD等著名电子和计算机公司纷纷入驻或创办。在此期间,硅谷的空间仅限于从帕洛阿尔托到圣何塞的狭长地带。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硅谷高科技园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971年,硅谷的名称正式提出。1972年,KPCB风险投资和红杉资本等金融服务公司出现在硅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硅谷的快速发展。此后,微电子技术在硅谷迅速发展,先后诞生了苹果、甲骨文、思科、谷歌、英伟达等电子巨头。20世纪末,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硅谷凭借思科、雅虎、谷歌等“引擎”企业在网络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引领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顶级园区”。在这一阶段,大学、企业、政府之间更加紧密的三螺旋合作结构建立起来,硅谷的空间范围也扩展到旧金山湾两岸地区。
从2000年开始,硅谷进入了科技园区与县、市、湾区一体化的阶段。2000年后,硅谷的电子产业和计算机产业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数量分别约占美国的1/3和1/6。此外,硅谷还出现了生物、海洋、新能源等高科技研究机构和企业。硅谷园区的创新发展也带动了圣克拉拉县和旧金山湾的创新发展。
硅谷是依托大学建立的第一代科技园区,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纵观美国硅谷近70年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构建了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合作结构,形成了多元创新主体的复杂创新网络。为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政府大学被提供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帮助他们发展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这些技术和人才支撑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企业之间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了包括政府、大学教授和研究生、科研机构和研发人员在内的复杂创新网络。d中心、企业家、风险投资公司和其他创新主体。
二是着力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和创新机构,构建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也助力了湾区整体科技创新发展。截至2019年,旧金山湾区共有73所大学和5个国家研究实验室,其中包括5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分别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18年,旧金山湾的高科技行业从业人员有1万人,占。其中,硅谷美国科学院院士近千人,诺贝尔奖科学家30余人。
第三,努力培育行业引擎企业,引领世界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截至2018年,旧金山易贝地区共有33家世界500强企业,如苹果、思科、易贝、英特尔、脸书、甲骨文和特斯拉。旧金山湾区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领先。2019年,旧金山湾区共有102家独角兽企业,占全球494家独角兽企业的21家,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第四,加快风险投资聚集,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园区创新企业和创新要素聚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成为硅谷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硅谷有1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和2000家中介服务公司,其创新风险投资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40%以上。科技中介服务也很完善,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咨询服务、金融法律服务等。
第五,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培育包容的创新文化,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硅谷的企业和社区共同营造了宽容失败、宽容异端、激励草根的创新文化氛围,提高了地区的整体开放度、包容度和容忍度。2018年,在美国出生的外国人口占%,而硅谷和旧金山湾区分别高达和。2018年,硅谷海外人才流入量高达2万人。
东伦敦科技城3354欧洲发展最快的科技中心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自2010年成立以来,11年间吸纳了1600多家企业,成为继硅谷之后又一个世界级的科技中心。20世纪90年代到2013年是东伦敦科技城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借助伦敦打造创意城市和举办奥运会的契机,东伦敦逐渐成为创意聚集区。2007年前后,东伦敦以其低廉的房价、完善的生活设施、浓厚的艺术氛围、靠近金融城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如Dopplr、Redmonk软件行业分析公司、AMEE智能电网公司等在此扎根。他们高密度聚集在硅岛周边的高科技工业园区。2010年11月,英国政府在硅岛高科技工业园投资4亿英镑,并制定优惠政策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孵化区,力争打造以硅岛为核心的东伦敦科技城。2013年后,英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支持发展
伦敦科技城是以市区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多主体合作、科技城融合、开放共享的快速发展的科技园区。它属于第四代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政府主导下,构建政府与产学研合作网络,构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建设东伦敦科技城,英国政府不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鼓励大学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从而逐步构建起世界一流的科技生态系统。为政府科技城内的企业提供各种税收减免服务,对获得专利的企业减征10%的所得税;伦敦东部已收购和新建建筑的部分空间已被用作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提供了100多个共享办公空间,创建了60多个科技企业加速器。东伦敦科技城与企业和高校紧密合作,与周边高校(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定期提供R & amp科技城高新技术企业的d和商务咨询服务。在企业的帮助下,谷歌、数据存储服务商ODI、巴克莱银行共同搭建创新服务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器、无线网络、宽带、公有云等服务。
第二,借助靠近伦敦金融城的优势,加速风险投资的集聚,助力科技城创新企业和创新要素的集聚。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东伦敦科技城成立了投资集团,与伦敦金融城合作建立融资平台,为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创业贷款、天使投资等。同时,在英国风险投资计划(VCS)的帮助下,支持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个人和企业投资者都将获得30或50的税收减免。目前,伦敦共有137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2021年1-7月,伦敦科技企业共融资133亿美元,占欧洲融资总额的20%。其中,大型融资企业为位于伦敦东部的初创科技企业,如数字银行Revolut(融资8亿美元)、互联网金融公司(融资1亿美元)、虚拟活动平台公司Hopin(融资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