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前20名(含最新增产情况)
近日,从硅业分会公布了2017年国内多晶硅企业产能情况。截至2017年底,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由20世纪末的17家增加到22家,总有效产能10000吨/年,同比增长,较200家净增10000吨/年。
2017年国内多晶硅产能新增10000吨/年,包括新建企业释放的产能(东希望10000吨/年、江苏企网10000吨/年、河南恒兴5000吨/年、鄂尔多斯2400吨/年、宁夏东蒙1000吨/年)和现有企业技改优化的产能(新特能源10000吨/年和截至2017年底,中国产能超过1万吨的多晶硅企业共有10家,分别是江苏中能(1万吨/年)、新疆TBEA (1万吨/年)、大全新能源(2万吨/年)、四川永祥(2万吨/年)、洛阳中硅(1万吨/年)、亚洲硅业(1万吨/年)
2018年1-2月最新多晶硅市场产能如何?
一是国内供应量创新高。
据硅科统计,截至2018年2月底,全国多晶硅企业24家(含正常检修企业),总有效产能10000吨/年。1-2月产能增加主要来自个别新建多晶硅企业在逐步达产过程中的释放,包括鄂尔多斯多晶硅、内蒙古东丽、田弘瑞科等。
根据企业规划统计,2018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0000吨/年,大部分新增将集中在三季度以后。
2017年1-2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累计1万吨,同比增长,其中1月1万吨,2月1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和。1月份多晶硅产量创历史新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生产企业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另一方面,新建企业产能逐步释放接近满负荷。二月份的产量比上个月略有下降。一方面,2月是小月,产量自然减少;另一方面,明星和东丽的维修影响了部分供应。1-2月,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洛阳中丝分别排名前三,这三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能、新特、大全、东希望、中国硅业、永祥、亚洲硅业、赛维分别位列前八,月产量均超过1000吨,这八家企业的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江苏中能1-2月无检修,生产保持稳定,部分颗粒硅料外销;天鸿锐科试生产运行平稳,产量逐步释放;四川瑞能1月检修,2月初恢复正常运行;云芯硅料设备检修影响1月份部分产量,2月份恢复正常生产;恒信物资、内蒙东力2月份有小规模检修,影响了部分供应。其他硅材料企业保持正常生产。
二是进口量保持高位。
据海关最新统计,2018年1月多晶硅进口量为16262吨,环比增加。1月进口均价为美元/公斤,环比上涨。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来自韩国的进口额仍居首位。1月份从韩国进口7042吨,环比大幅增长,仍占进口总量的较高比例。目前韩国生产多晶硅的OCI、韩华、HKS的产量几乎都销往中国,且没有在韩国本土的扩产计划,所以从韩国进口多晶硅的量基本稳定。
二是从德国的进口量处于高位。一月份,德国的进口量为4252吨
第三,美国的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高。1月份从美国进口550吨,环比增加,其中德国和韩国加工贸易进口占比仅为0%。可见美国加工贸易出口多晶硅还是有漏洞的。第四,中国、台湾省和马来西亚是主要进口国。1月份从中国台湾省进口多晶硅2477吨,占1月份进口总量,居国内进口第三位。1月份从马来西亚进口1597吨,占1月份进口总量,超过美国,进口量排名第四。
分国别:2018年1月,来自韩国、德国、台湾和马来西亚的进口量为14322吨,占总进口量,进口量分别占、和,韩国进口量仍居首位。贸易方式方面:2018年1月,加工贸易进口多晶硅2375吨,占总进口量,其中仓储进口和保税区转口占。
三是新增产能陆续投产。
根据近期统计,根据企业规划统计,2018年新增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0000吨/年,其中10000吨/年将在下半年释放,因此2018年上半年实际新增产能来自于2017年底投产企业释放的产能,即, 鄂尔多斯8000吨/年、内蒙古东丽6000吨/年将于2018年上半年达产,田弘锐科1万吨/年产能将于下半年新增产能包括协鑫保利4万吨/年、四川永祥(乐山包头)5万吨/年、内蒙古杜南、亚洲硅业、四川瑞能、赛维LDK、云信硅材等。 国内前三大多晶硅企业大规模扩产,包括:保利协鑫在新疆的在建多晶硅项目计划4万吨/年,项目首批2万吨设施预计2018年三季度前达产,第二批2万吨设施2018年底前达产。此外,还与中环股份在单晶用多晶硅材料生产、单晶硅棒生产、单晶硅片加工、光伏电站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通威集团与隆基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投资建设5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80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1万吨,项目将于2018年底前达产;铜包头一期万吨高纯晶体硅项目也将于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1万吨多晶硅项目,建设周期2年。计划2019年底前达产。建成后有效产能将达到10000吨/年。
四。多晶硅市场前景预测
1月份,在下游需求降温和多晶硅产能充分释放的影响下,下游硅片企业开始积压硅库存。临近春节的备货需求仅支撑多晶硅价格至1月底。然后在终端需求疲软和单晶硅、多晶硅市场份额争夺的双重刺激下,硅价断崖式下跌,多晶硅企业在低价压力下被迫积压库存。截至2月底,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库存达到8500吨左右。不过,春节前,电池板块的价格已经出现企稳迹象。受“630”政策引发的新一轮光伏抢装刺激,下游需求将在二季度开始回升。此外,下游单晶的新增产能将逐步释放。隆基和中环2018年新增单晶产能与两家公司相当。因此,预计多晶硅价格将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