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脸书更名为Meta,引起了热议。之所以改成Meta,是因为最近很火的meta universe。在扎克伯格看来,元空间可以继承移动互联网。虽然只是改个名字对公司运营没有影响,但是Meta这个名字还是被很多人调侃过。有人说,如果谁敢再说脸书,梅塔会“骂他”。一时间,对大型外企名字的嘲讽兴起,但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很多知名外企的名字都不是正式词汇,拼写错误,让人忍俊不禁。
例如,Google是googol的拼写错误,Sony是sonny、网飞的拼写错误,net flicks的拼写错误等等。那为什么那么多外企名字都是错的?
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本来打算注册的名字已经注册了,没办法,只能增删原话。比如Google本来想注册为googol,因为googol字面意思是10的100次方,代表一个很大的数字,可以反映公司庞大的数据量。但是注册的时候发现这个词已经被注册了,没办法只能改了。最后,googol被硬生生改成了Google。
所以注册公司名称前一定要检查,不然麻烦就大了。
比如华为harmonyOS,2011年注册时发现“harmonyOS”商标被河北某广告公司注册为商标。之后华为考虑到那家公司在河北的注册商标不是电脑,已经很久没用了。而且看起来和华为的“鸿蒙系统”不一样,所以提起上诉,但是没有成功,导致鸿蒙系统不得不改名。现在华为
其次,原词的意思不好。比如索尼之前打算用sonny,但是发音和日语的“赔钱”很像。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总是被嘲讽为“赔钱”的公司,这种情况并不好,所以直接去掉一个“n”,就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索尼。在这方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命名,会考虑很多。毕竟他们代表了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
上次登记有错误。比如Skype,本来打算命名为Skyper,因为它是一个网络语音通话软件。Sky Peer这个词是“Sky Peer To Peer”的缩写,所以从来没有注册过。但是在注册域名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把Skyper的“R”弄丢了,犯了大错。Skyper直接变成了Skype。
所以说很多外企名字都不对,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无意的。对于外企来说,名字不一定要正式,正式就行。往往那些拼错的单词和多个单词的缩写词会引起更多的注意,看不懂也会想知道更多。
名字不仅要有意义,还要有唯一性。因为很多公司对名称和域名非常重视,抢注在早期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很多人会抢注一些有特殊含义的词或者域名。比如小米之前有个生态链品牌叫“米家米家”,从20年就开始用了,但是小米从来没想过要注册,就被别人注册了。
目前市场上,对于那些靠抢注卖高价的,俗称“商标流氓”,可能有人会认为一个小小的商标、域名就能卖几块钱。这个呢?很值,因为之前很多都卖到了天价。
比如小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小米现在用的mi是雷军花360万美元从一个喜欢注册域名的国外大学教授手里买的。是360万美元!只能说雷老板是英雄,不然也不会花200万“重新设计”小米的logo。同时也只能感叹教授真的很幸运,成功的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一条致富之路。估计他这辈子都不会工作了。
其实很多时候,公司名称只是起到一个象征性的作用。能不能被人知道,主要看公司的发展。如果发展得好,即使公司名称是错别字,也会在公司的强力影响下被收入词典,成为常规词。
外国人热衷取错公司名?众所周知,谷歌是不对的。
让人忍俊不禁。原来很多外企名字都叫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