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河南广电传媒记者孟宪超通讯员李梦茹)“我们所有的粗布制品都是纯手工制作,比如这种粗布床单,看起来不起眼,冬暖夏凉,透气吸汗效果极佳。不会刺激皮肤,所以很受大家欢迎。”4月21日,当记者走进武陟县龙源街道小徐岗村粗布展厅时,村支部委员王玉英热情地介绍着当地传统粗布的特点。
老粗布又称老土布,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沿用的手工编织工艺,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族特色。小许岗村有悠久的织布传统。按照当地的习俗,给出嫁的女儿和儿子准备一套粗布做的被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卖了还能赚点手工费补贴家用。以前所有的面料都要手工编织,所以学编织的女生很多。编织粗布的传统家庭工艺在小许岗村得到传承和发展。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编织。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纺纱机和织布机。”60岁的朱振菊说起编织传统,陷入了回忆。“以前织布很麻烦。你必须经历各种过程,你必须亲自动手。打花、纺线、穿线,一共走了十几步,费了好大的劲。”
在当今社会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下,许多追求绿色环保的消费者专程来到小徐岗村购买粗布制品。旧粗布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带来了新的商机,吸引了村里200多名家庭主妇加入“织女”队伍。
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各地都在控制中,老粗布产品线下的销售被迫暂停,这让小许岗村的织工们焦虑不已。如何销售因疫情滞销的旧粗布制品,成了小徐岗村两委的“心病”。
带着这个问题,去年5月,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经过反复咨询、需求、问题分析和讨论,决定将村委会办公楼二楼600平方米腾出来作为粗布展厅,成立旭刚棉布有限公司,注册“旭刚粗布王”商标,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村民免费销售粗布,形成了生产、加工、制作的集合。
“编织方法一直在改进。纺纱线由公司专门出售,改进后的织布机也免费发放给织工。现在织布方便省力,织出来的布又宽又精致。”小徐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欣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邻村妇女加入编织队伍,把织好的布送到粗布展厅,公司会帮她们免费出售,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村里的年轻党员还自告奋勇通过Tik Tok平台直播卖货,增加了销量。
如今,“旭刚粗布”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也被制作成各种时尚的发夹、耳环、背包、桌布等用品,逐渐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旭钢棉布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各类粗布产品销售额达100万元,家庭主妇足不出户一天就能收入近百元。“现在我们的粗布被褥供不应求,疫情期间也不担心卖不出去。很多人在Tik Tok的直播间看到后直接下单。”村民冯说。
“下一步,我们计划成立车间,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擦亮名片‘徐岗粗布王’,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亮点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王海欣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