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尤其是他在投资方面的成就,让人感叹:他是为投资而生的。
事实上,巴菲特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功。刚进入投资界的巴菲特,受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一直沿用“捡烟头”的理论。它意味着以远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收购一家不受欢迎的公司,然后在市场恢复其估值时卖出。
这个概念的好处是不用担心市场的变化,可以享受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但这种方式显然不是巴菲特的最终选择。
巴菲特在29岁时遇到了35岁的芒格,两人一见钟情。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61年的“黄金搭档”传奇之路。巴菲特曾这样评价芒格:如果没有芒格,我会比现在穷得多。
芒格思维:价值而非价格
之前工作过的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完全不同。巴菲特注重价格安全,芒格注重质量安全。
芒格认为,大多数人亏损是因为他们买了垃圾公司,而不是昂贵的公司。市场上真正的风险不是价格,而是质地,也就是公司的质量2。
在芒格的建议下,巴菲特买下了第一家估值超过10倍的公司:西施糖果公司。也是在这个时候,巴菲特每找到一个投资标的都会征求芒格的意见。当芒格说他可以投资的时候,巴菲特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如果芒格说考虑一下,巴菲特会非常谨慎;如果芒格坚决反对,巴菲特当然会听芒格的。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巴菲特能上富豪榜,芒格功不可没。连比尔盖茨都说:“查理孟格是我见过的最深刻的思想家。”
虽然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背后的“智囊团”,但芒格的智慧是不可否认的。而他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独特的思维方式。
后来,芒格把他的智慧编成了一本书《穷查理宝典》,因芒格是在向他的偶像富兰克林致敬而得名。富兰克林写的书《穷查理年鉴》。本书引用了“可怜的查理”这一美国形象,通过对其个人奋斗史的描述,介绍了底层人民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并最终成为富人。
作为一个“脑残粉”,芒格也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进了《穷查理宝典》。该书全面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和投资哲学,以及过去20年的主要公开演讲和媒体采访。是每个投资者必读的经典投资书籍,也是提高我们工作生活决策水平的智慧宝库。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上面的商品卡,把“可怜的查理”的智慧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