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火!这家公司的名字是39个字。网友:公章至少要有锅盖那么大。
6月8日,陕西宝鸡一家新注册的公司着火了!
“宝鸡有一群怀揣梦想的少年相信,在牛大爷的带领下,奇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大爷”)这个39字的公司,引爆了网友的讨论。
很多网友脑洞大开。这家公司的印章得有锅盖那么大才能刻这么多字。为此,记者还特意手绘了一枚印章。看来真的需要很大的面积才能装下39个字。也有网友心疼在这家公司上班的人。他们开发票,填报销单的时候,手都酸了。
图片国家商报记者手绘
6月8日下午,记者联系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牛卢晓。面对记者,牛卢晓吐露了自己创业以来的心声。
“牛叔”:我从没想过会是网络名人。
鲁牛在告诉记者时,首先向记者否认了一段网络段子的真实性,这可能会让脑洞大开的网友感到“失望”。
吕霄断然否认了网友的猜想。牛说他们公司的印章大小是正常的,没有锅盖那么大!为了证明创办这家公司的严肃目的,牛卢晓向记者提供了他们公司的公章和营业执照。
“牛大爷”公司印章和营业执照(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公司意外成为“网络名人”,牛卢晓表示自己也是始料未及:
“我没想到会火,我只是想把企业文化变成公司的名字,让每一个合伙人都坚信这种文化,坚定这种信念和信仰。我们会一起努力。而且大家都觉得这很好玩,那就试试吧。”
可以预见的是,这家公司的创立过程并不简单,公司在注册时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鲁牛告诉记者,工商局的担忧和很多网友一样。他曾经质疑过公司的“奇怪”名字,难以雕刻,名字又长。
《民族商报》记者查阅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发现其仅规定登记注册的公司名称不得损害国家利益、欺骗公众、使用外国组织名称、不得含有数字和拼音字母,但并未明确限制公司名称的长度。
工商行政管理局照片
牛卢晓也据理力争,说“没有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不允许这样的名字,现在是创意创新的时代,企业名称也可以创新。”
最终,这个超长的公司名称在工商局注册。
工商资料显示,“牛大爷”成立于2017年5月22日,注册资本100万元。
此外,牛卢晓还告诉记者,公司计划销售牛大爷的安全套,这是一个自有商标。由于公司还没开始营业,很多人都在担心印名片和开发票的问题。目前“牛叔”还没见面。
为了吸引眼球,“奇奇”公司的名字层出不穷。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各种“舶来品”、“抢眼”的公司名称层出不穷。许多企业家似乎煞费苦心地为他们的公司命名。
北京唐六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是一个经典案例。火钳刘明,其实是“火前留名”的谐音。因为输入法的原因,很多网友在论坛、贴吧、微博等留言时,输入的都是“先名后火”。会被输入法自动联想到“扑克刘明”,所以风靡全网。
根据北京火钳刘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某招聘平台上的公开信息,该公司是一家集内容制作和社群运营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媒体公司。成立两年内估值超过1亿。
某招聘平台上佟六明公司的公告
除此之外,蹭名人的人气也是新公司起名的法宝。王健林“赚他一个亿”的小目标提出后不久,“深圳赚他一个亿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2008年8月31日,在获得傅奥运会年度热词“洪荒之力”后不到两个月,无锡洪荒之力科技有限公司在无锡市滨湖区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
除了王健林,王思聪这位“国民老公”也难逃企业家命名的“魔掌”。2006年6月6日,在深圳成立王思聪(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当然,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与王思聪无关,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
国外案例:好名字彰显文化底蕴
1937年,一种新奇的饮料出现在上海街头,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好奇。这种叫“蝌蚪啃蜡”的棕褐色液体,味道甜而苦。打开瓶盖,满满的气泡出现。
据《北京日报》报道,起初,这种饮料在中国的销量很差。于是在1938年,饮料公司在报纸上刊登,悬赏350英镑进行翻译。上海教授蒋易击败了所有对手,获得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可口可乐,这是公认的最成功的中文翻译。既保留了英语的音译,又含义丰富,易于传播。可口可乐也成为了这家饮料公司的中文名。
除了可口可乐这种奇葩的翻译公司名称,在国外,一些百年企业都是和姓有关的,所以不存在什么花哨。一个品牌的历史也是一个家族的历史。
比如知名的金融巨头摩根(现已分为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两家银行)就是由摩根家族创立的,而高盛则是由高盛家族创立的。
在汽车行业,保时捷是保时捷家族创立的,奔驰可以追溯到卡尔本茨,福特是福特家族创立的,劳斯莱斯是两个人的统称;
在奢侈品行业,香奈儿归嘎布里埃尔夏奈尔所有,迪奥的创始人是克里斯汀迪奥,博柏利的创始人是托马斯博柏利。
当然,中国也有类似的命名传统。例如,我们熟悉的王致和、王守义、朝子、张小泉等等,这些品牌也代表着丰富的历史。
在西方,用姓氏给公司命名是很常见的。不仅这些生存了上百年的大企业如此,一些小企业也广泛采用。
此外,一些外国公司也使用土地名称作为名称,这表明了公司的悠久历史。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曾经采访了一群欧洲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主。他们都表示,自己的历史名对自己和客户都有特殊意义,“绝不卖”。
伦敦杰梅因街著名的高端纺织品和裁缝供应商惠勒家族告诉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我的姓印在商店的前门上,印在衣服的袖口上,印在店里的地毯上。客户对此有非常个人的感受。我从来不相信家族里的外人能管理好我们的家族品牌,因为他们没有同样的感情。”
说到这里,现在我想做一个总结: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公司都选择一些奇形怪状的名字?简单明了不是更好吗?
其实背后的原因不难猜。追热点,博取眼球,短时间内红起来,然后趁着热度大赚一笔,或者注册商标出售——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心理。一个真正有心把自己的生意做成百年老店的人,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公司名字不那么认真?
*本文转自:商业杂志,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告知并直接删除。感谢您返回https://www.zhucesz.com/企业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