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重组”两个字,这些能源央企的名字就消失了!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重组!
哪些央企会被重组?
(微信号“中能智库”)
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央企结构调整和重组给出了明确的原则。
比如,推进强弱联合,统筹参与国际竞争和维护国内市场公平竞争,稳步推进装备制造、建筑工程、电力、钢铁、有色、航运、建材、旅游、航空服务等领域的企业重组。鼓励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重组,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SASAC网站7月15日更新的名单显示,其下属央企数量已降至105家,其中主营业务远多于其他领域的能源相关企业,占比23%。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央企重组将围绕两条主线,一是“一带一路”,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产能。
现在《意见》发布,能源央企重组迎来新的节点。
央企整合可以减少内耗。
在105家央企中,如果以“发电”为主营业务分类的话,为数不少。除了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电投资,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发电企业,以水电、核电为主。
2002年2月,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称为“5号文”),决定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当年12月,重组新成立的五大发电企业正式成立,均为央企。
五大发电企业的成立成为上一轮电改的重头戏,导致发电端引入竞争。几年来,五大发电企业发展迅速,全部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名单。更重要的是,五大发电企业形成的竞争机制,使得中国的电源建设突飞猛进,改变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荒”频发的窘境。
然而,随着五大发电企业在火电和新能源假说上的竞争日益加剧,缺乏统一配置和不必要内耗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20.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但是五大发电企业的格局并没有改变,老问题依然存在。五大电力公司合并可以有效减少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成为巨型电力集团,有利于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走出去与世界级电力集团竞争。
电力重组刻不容缓。
105家央企中,有两大企业集团,主要以电力建设和电力设备为主。
相对而言,电建企业重组的可能性较小。比如同样专注于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就是2002年提出的“主辅分离”的产物。但由于筹备严重滞后,这两家公司在2011年才宣布成立。
与五大发电公司类似,两家公司主营业务非常接近,都属于世界500强。随着“十三五”期间中国装机增速放缓,未来这两家电建企业的主要市场都在海外,这两家企业的存在势必加剧竞争。
尽管如此,信达证券首席分析师曹寅表示
哈尔滨电力集团被誉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的“长子”。60年来,实现了电力设备领域的多项第一,涵盖了煤电、水电、核电、气电、风电等多个领域。东方电气还专注于大型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承包和服务,是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
近年来,电力设备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东方电气和哈电集团也陷入困境。东方电气的子公司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1万元。需要注意的是,两家企业的火电业务占比都很高。
随着国内电力装机容量过剩,20个主管部门连续对火电建设“踩刹车”,未来国内火电市场将大幅萎缩。这意味着哈电集团和东方电气公司的业务发展面临变数,“走出去”获取海外市场被业内认为是两家公司的前景。
两家公司的人事变动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重组前的释放信号。2000年5月24日,哈电集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斯泽夫曾任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去其东方电气总经理职务。
次日,东方电气也召开股东大会,宣布原哈尔滨电气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邹磊出任东方电气董事长、党委书记。
“改革未动,人事先行”,国企管理层关键岗位的调动一直是改革的重要先行指标。
更重要的是,发电设备是国家鼓励走出去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核电设备。两家公司有一定竞争力,都是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但过去电力设备出口时,两家公司存在互相压低价格的行为。如果两家企业重组既能化解过剩产能,又能满足《意见》“统筹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谁先重组煤炭央企?
《意见》“过剩”已经成为高频词,连续出现6次。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中,钢铁和煤炭的问题比较突出。200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钢铁和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特殊政策。
重组被认为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措施。6月26日,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公布了战略重组的规划。随后,国家发改委主任许表示,WISCO和宝钢的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
同样的过剩煤田,仍有四家央企主营煤炭相关业务,多家央企涉足煤炭。其中,神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华”)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能源”)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营煤炭生产与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和煤机制造。其主营业务接近神华,也是国内主要的煤炭生产企业。
此外,在两家涉煤央企中,中国煤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科工”)是由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两家央企于2008年4月合并而成。其主要业务是煤炭领域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另一个中国煤炭地质局主要从事煤炭和化工资源勘探。
在央企减产重组和煤炭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来自外部的沃
神华还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和服务。双方的重组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可以加强R & ampd科技能力,推动煤炭全行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清洁利用,也有助于神华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
但从煤炭去产能来看,神华和中煤科工的重组效果并不明显。煤炭行业仍处于低谷,企业规模叠加不显著,容易形成新的煤炭巨头,给后期能源转型带来阻力。
煤企和下游发电企业重组的可能性可能更大。过去,在煤价上涨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进入煤炭领域。截至目前,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华电集团均持有煤矿,总产能17966万吨。其中,华能集团的煤炭产能为6893万吨,占38。神华早已进入发电领域,计划到2020年底,火电装机容量达到十亿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煤电合作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200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号文,指出发展煤电联营有利于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煤电合作机制,缓解煤电矛盾,促进绿色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