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是保障买卖双方权益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掏空钱包的买家,更要注意合同中潜在的“陷阱”。如果你只是按照销售说明匆忙签合同,你最终可能会赔钱。为了避免更多的人踩坑,这里我列举五个合同中常见的“陷阱”。买家要学会识别,不要再被卖家坑了。
首先,看开发者信息
很多大型房企,除了房地产公司,名下还有其他产业,资金渠道广,实力相对较强。建的房子质量有保证,烂尾风险小。所以购房者也更青睐品牌房企的房子。有了品牌的加持,房子卖得更好。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小房企为了营销,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打着大房企的幌子,销售自己的房子。
所以购房者在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开发商的信息。如果和你签约的甲方公司是某知名品牌房企全资控股,那么这只是企业为了办事方便在当地设立的独立法人公司。这种情况下,可以放心签字。但是,如果甲方的名称只是与某品牌房企相似,而实际上与该品牌房企并无内在联系,这时候就要谨慎了。很可能是诈骗公司,一套钱就立马跑路。
第二,注意支付条款。
无论你采用哪种付款方式,付款期限都会在总合同中规定,但你要注意是几天内还是几个工作日内。如果你不在固定期限内付清所有款项,开发商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你的定金就很难拿回来。2月17日,网络上爆出这样一则新闻。浙江杭州的陈女士去年3月在某售楼处买了一套房子。当时她交了100万定金,发现合同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陈女士没有及时支付首付款,也没有要求返还定金。去年6月开发商整改合同,通知陈女士支付尾款时,陈女士迟迟不交钱,却当成前几天了。原因是陈女士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影响了售楼部的正常销售。开发商给出的理由也是合理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陈女士想要追回100万的存款,肯定更加困难。
第三,用词模糊。
如果有最快,最好,最短时间等词语。在合同中,看似开发商很有诚意,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违约责任。所以我们合同里的所有内容都要量化、具体化,比如交房日期到交房日期,违约金的赔偿也要有具体的赔偿标准,防止以后开发商不认账,只是把购房者打发走。
第四,家具品牌要明确。
无论买二手房还是精装房,都要在合同中写明家具的品牌和型号。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卖家。在介绍房子时,他们主张自己的装修材料和家具都用顶级品牌,但顶级品牌也有劣质产品,价格也很低。为了避免交房时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你一定要在合同中注明家具、家电的具体数量、品牌、型号。
第五,合同中的空白条款。
一般合同末尾都有空白条款,用来填写合同中没有提到的细节。如果买家需要添加内容,记得每份合同都要填写相同的内容;如果不需要补充什么,记得用斜线把空白处划掉,防止开发商在空白处填写一些不利于购房者的条款,以防以后出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