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源于安徽省芜湖市政府汽车项目。芜湖地方政府想做汽车项目由来已久。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盈利近亿,让饱受经济落后之苦的当地政府领导有了做汽车的想法。原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合作失败。1995年1月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时,得知英国福特公司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安徽芜湖的领导抓住这个机会,启动了这个项目。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汽车项目,只能秘密进行。所以项目启动时内部代号是“951工程”(安徽九五一号工程),公开时叫“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一直保持低调。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汽车下线。2007年8月22日,奇瑞第100万辆汽车下线,标志着奇瑞已经实现了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第一阶段目标,正在向通过开放式创新打造自主国际知名品牌的新目标迈进。奇瑞汽车2006年销量1万辆,比2006年有所增长;2007年售出了10,000辆汽车,比2006年有所增加。2007年,奇瑞出口1万辆汽车,海外市场再次翻番,销量增长132%。汽车出口量连续五年位居中国第一。奇瑞现有生产和研发能力。d乘用车公司、发动机公司、变速箱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等单位。具备年产90万辆汽车、90万套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生产能力。到2007年,共有13个系列26款产品,包括QQ3、QQ6、A1、瑞麒2、云起、奇瑞3、A5、瑞虎3、东方之子、东方之子Cross。截至2007年底,奇瑞拥有员工19321人,总资产达到1亿元。2007年8月22日,成立仅十年的奇瑞迎来了第一百万辆下线的汽车。在这个自主品牌即将达到新高度的时刻,奇瑞已经连续三个月成为各大国际合作新闻的主角——6月,与美国量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7月,与克莱斯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与菲亚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这一系列大动作是奇瑞全球化的重要一环。全球化是奇瑞在布子精心下的一盘大棋,也是奇瑞进一步发展自主品牌乃至塑造国际知名品牌的必由之路。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无一例外都是高度全球化的公司;几乎所有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都是全球化的产物。全球化也是奇瑞下一步战略的核心――奇瑞不满足于做中国第一阵营,而是要走出去,成为世界最强的玩家之一。全球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有不同的实践方式。2008年,奇瑞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自主研发汽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2011年,奇瑞获得全国首批AAA级汽车出口企业信用评价。2012年,奇瑞两个合作项目再次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2012年底,奇瑞公司已申请专利7751项,获得授权专利5364项,居本土汽车企业之首。2013年4月16日,奇瑞发布了全新的LOGO和品牌战略,标志着奇瑞明确了打造品牌的发展战略。同时,奇瑞全新的“iAuto”汽车核心技术平台也于今日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