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有200万家小型企业,120万家中型企业,50万家大型企业。据预测,未来五年我国中小企业将继续扩大,中小企业数量将保持7-8的增长速度,2012年中小企业总数将达到5000万家。企业越来越多,公司命名和注册变得很困难。充满经营策略的企业家,都想注册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好名字,以便更好地规划企业的蓝图。但是,由于常用的、吉祥的汉字数量有限,好的名字一下子似乎成了稀缺资源,很多企业家在给企业命名时也陷入一个误区,费时费力,最终的名字还是不太理想。怎样才能做好公司命名?专家认为,公司的名字看似小智慧,其实很有学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公司名称“五要”和“五不要”:
第一,简单,不要刻意追求简单。
易于记忆的氛围是一个好公司名字的必备元素,比如三一重工。但刻意追求简单是没有必要的。常用汉字4000个左右。除去一些贬义成分很大的词和大量的虚词,真正能表达善意或者通过组合表达善意的词少之又少。如果每个人都用极简主义的词语来命名公司,是达不到品牌传播的效果的。给医生起名字很容易,但事实恰恰相反。曾经给上海一家餐饮公司起的名字挺复杂的:“盛涛”。然而,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元素,这家在中国经营墨西哥餐厅的公司闻名全球。
第二,思考而不是幻想。
公司命名是一门艺术,充满思想和智慧的公司名字让人过目不忘,比如“联想”。做计算机技术行业不仅需要技能,还需要能够联想的想法。“如果失去了联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多好的名字啊!但有些客户在创业初期盲目追求大而空的名字,不能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项目很好地定位自己。他们一味求大求空,导致消费者和商业伙伴不知所以然,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公司命名的一个禁忌。公司的名字也要脚踏实地。“万向”最初是作为汽车的转向节,在公司名称中明确传达了“方向”的概念。后来逐渐涉足汽车工业等其他领域。这个时候“万向”可以有多种解释,这样的名字是最好的一个。
第三,要创新而不是造假。
创新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勇气。创新不一定是原创。在当今世界,随着信息的爆炸,几乎不可能做出完全原创的东西。所以合理的创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仍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时,日本的“爱华”电子在“索尼”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创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但是,创新不是山寨。完全用可笑的谐音模仿只会让人有模仿的感觉。这里举两个例子:《财富》杂志和《财经》杂志。首先是希尔顿酒店,然后是希尔顿酒店。很明显谁是创新,谁是山寨。
第四,要用五行来补,而不是五笔。
公司的名字都是数学化、形象化的,都有道家的四大法则:生命、纪律、控制、文化。字与字之间是否流通,是否符合五行,是关键。世间万物都是生物链,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他链条的生存。公司名称要以对方为基础,每个字都有五行。最好的选择是前面一个字,后面一个字,发展会越来越顺畅。比如酒业,酒就是水,“水”这个名字的五行是主要的。这是公司名称的五大要素。有的客户喜欢“走进死胡同”的钢笔画游戏,追求公司名。在书写过程中,字的笔画对人的潜意识是有影响的,但现在我们写的是简化字,不是康熙时代。比如“峰峰”这个字写的是4笔,繁体字写的是18笔。如何在写4张图字的时候用18张图创造一个潜意识,这样的想象力是三维人类很难达到的。比如现在我用的是搜狗的打字方法,是通过键盘实现的。我的潜意识知道什么是字,什么是音,什么是字的笔画做不到的。况且汉字的演变有一个过程。中国的汉字讲究音、形、义的结合。说有五种形态真是可笑!
第五,要国际化,不要开国际玩笑。
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企业需要有英文名称。这时候就要考虑不同文化的融合了。公司名称强调延续性、国际性、发音性和简洁性。如果不在乎汉字在英语中的表现力,就让“大红”变成“大公”,或者“开元”变成“一个笑话”,从而让人开怀大笑,慷慨大方。一个名为“NOVA”的汽车品牌登陆西班牙,却发现NOVA在西班牙语中是“不会走的东西”。公司或企业的名称要有全球意识,发音要符合外国人的发音习惯。“柯达”、“佳能”、“富士”的共同点是“简洁、有力、有节奏”。同时域名和网站要同步,公司名称现在就要提上日程。网站是公司的一大窗口,名称和色彩要符合网络文化。
专家认为,实际命名不能因循守旧,因循守旧。公司名称必须基于无数案例的实战、睿智的市场洞察力和与时俱进的理念,才能获得和谐、富贵、吉祥、和谐、天人合一的完美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