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鸿章,很多人都说他是汉奸,他们恨他。甚至有网友说,“懂历史,爱国家,喜欢李鸿章,只能生两个。”其实从晚清的格局来看,李鸿章复兴清朝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他本人也不是“汉奸”。他充其量只是慈禧和清政府的替罪羊。
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对李鸿章的评价一般以褒贬为主,“外交史上的顶尖”、“中国的俾斯麦”等称号都是外国人给的。而李鸿章真的承受得起这些评价。就个人能力而言,李鸿章是当时清朝的领袖。他当年创办的一家公司,147年后的今天随处可见,甚至跻身世界500强。
1870年,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中国的民用企业和现代军事工业迅速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李鸿章的领导。1871年,李鸿章发现了航运的商机。19世纪末,进出口都需要海陆运输,因此船舶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贸易工具。然而,中国缺乏大型船只,只有从其他国家购买或租用船只才能进行航运贸易。
为了发展中国的对外海上贸易,李鸿章下令停止向其他国家购买和租借船只,并申请设立“轮船招商局”,首次引用了“招商引资”的概念。1872年李鸿章的奏折中,以“官督商办”的理念向慈禧介绍了招商局。政府负责监管,商人负责设立。所有的制度都是由商人制定的,然后由政府检查。他们两个一起工作。
三天之内,李鸿章的奏折获批,清政府同意了他的想法。同年12月,“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船舶运输企业,也是第一家公私合营的投资企业。李鸿章任总督府,总政设在上海。短短几年,资本筹集到400多万,在日本和新加坡开了分公司。
在经济上,李鸿章打破了洋人的封锁,实现了中国的许多第一。比如他开了中国第一家银行,3354“中国商业银行”,直到现在大街小巷仍随处可见。但不再是“中国商业银行”,而是更名为“招商银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1901年11月7日,这位著名的满族官员在北京病逝。总结他的一生,少年时成为一名军人,壮年时成为一名统治者,晚年又搞洋务。签了一辈子条约,也替清政府背了一辈子黑锅。马关一声枪响,中国赔了一亿银子。1898年巴黎国际运动会上,没有国歌的中国是唯一一个全力以赴唱家乡小调《茉莉花》的国家。
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刻,他被迫签署了卖国条约。皇帝是天子,太后是佛。他们不会出错,只有李会出错。于是他成了千古罪人,一辈子裱糊匠,到头来只是糊了个纸房子。1901年的冬夜,他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份遗产和一首诗,他的功过将被后人传诵。
秋风寂寞我哭,夕阳是一面旗帜。海外尘埃氛围犹存,请不要想当然。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其自身的特点。倔强而文明,封建而开放,整个王朝没有一个大昏君,但还是持续了不到300年。这样一段历史充满了趣味性,对于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段启蒙史。今天,边肖将带您了解这个有着有趣历史的清朝。修订版原价125,边肖为大家赢得了65的优惠价!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