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东西的时候肯定都有这种感觉。他们一直坚持用同一个牌子,结果发现东西质量不如以前了,就怀疑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其实就像经常去餐厅一样。位置没变,餐厅名字没变,才发现味道没以前好吃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反应很快。肯定是餐厅换了厨师或者老板。如果换成外购的产品,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感觉,大部分原因是产品不是原厂生产的,而是因为开始卖吊牌,直接在其他厂生产的。
事实上,在服装行业,关闭自己的原厂,开始卖吊牌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南极人,曾经是中国最早的内衣企业品牌,成立于1997年。现在在国内市场拥有众多粉丝,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是中国第一内衣品牌,将轻薄、保暖、舒适的理念植入到保暖内衣的生产中,因此长期受到国人的喜爱,也成为很多70后、80后记忆中最温暖的民族品牌。
凭借大众对它的喜爱和关注,南极人开始转型卖标签。只要把南极人的标签贴在市面上很多鱼龙混杂的产品上,就开始卖的很好。以电商平台上的一些床四件套为例。搜宝宝会发现,有很多有南极人字样的产品可供选择,销量也很可观,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自己信任的“大品牌”只是一个代工,产品已经不是原来南极人生产的了。
据相关数据报道,南极授权厂商近800家,授权经销商和商户3000多家,授权店铺4442家。随着南极人尝到了卖吊牌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甜头,这样的经销商和厂家开始野蛮生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消费者对南极人质量问题的不断投诉和抱怨。很多南极人品牌的产品也被贴上了不合格的标签,从棉袄里的被子到童装、内衣等等,都被列入了质检黑名单。所以,买产品一定要擦亮眼睛。如果上面没有标注品牌,就不会有问题。
此外,著名的网络品牌也开始向南极人学习卖吊牌,这就是知名的女装品牌拉夏贝尔。据相关报道,拉夏贝尔公司今年面临营业额下滑,被迫亏损,商场内多家连锁店不得不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提出通过改变经营模式来挽救企业。这种新模式就是“品牌授权运营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把公司的商标分贝授权给不同的经销商和其他品牌公司代为运营,这和南极人是一样的“卖吊牌”模式。
但拉夏贝尔和南极人唯一的区别就是保留了部分原有的生产线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这样一种“卖标签”的新方式,用于拓展业务,提高行业毛利率,从而挽救目前不尽如人意的业绩。
为什么公司会继续沿用被南极人这样的人“嗤之以鼻”的商业模式?事实上,根据南极人通过“卖标签”增加的收入不难理解。南极人从一开始就依靠电商的影响力,以每年70%左右的增速疯狂增加净利润。去年品牌授权收入达到13亿元。虽然很多人抱怨南极人的素质,但不可否认的是,“卖tag”对于他们来说,收到的回报远远大于传统商业模式。
对“卖标签”的批评,大部分都是来自那些想要降低成本的上市厂商。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消费者的利益始终被忽视,那么像这样的商业模式不仅会被世人唾弃,还会陷入口碑锐减、人心尽失的死胡同。虽然商家靠“卖标签”这种商业行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资金,但“失去人心,失去世界”的道理也需要像南极、拉夏贝尔这样的公司去理解。
本文由新野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将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