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聊的话题。我为其中一家公司工作了几年。试着回答:
首先,无论是常说的五大行、六大行还是更多的大银行,基本都起源于欧美,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我想很多业内人士之所以习惯称之为“代理银行”,也与香港商业的影响,以及很多公司在90年代初进入内地市场时主要从事和参与高端涉外住宅的销售和租赁有关。下面是一些简要的数据和我几年前上任时感受到的优势和特长。
CBRE:总部位于美国,1998年进入大陆,2012年全球收入65亿美元。中国优势产业:所有。
仲量联行(JLL):总部位于英国,1996年进入大陆,2012年全球收入39亿美元。中国优势产业:所有。此外,旗下的联行投资也是房地产投资管理领域比较好的公司。
高力:总部位于美国。2012年,全球收入为20亿美元。中国的优势:写字楼和跨国公司服务,物业管理。
高纬环球:总部位于美国,隶属于赫洛克希勒集团。中国的优势业务:写字楼和跨国公司服务
DTZ (DTZ): DTZ最初是一家英国公司。1999年与梁振英测量师行(没错,就是现在特首的老师)合并,组成DTZ:DTZ。凭借香港本地的资源、地理、文化等优势,戴德梁行应该是几大银行中最早正式进入内地的。中国的优势: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评估。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优势业务:物业管理、住宅服务
其次,他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基本遵循了50-60年代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大陆的节奏。这些国际专业房地产咨询公司基本都是以商业地产项目为主(包括写字楼、商铺、工业地产、酒店等。),其客户包括各类房地产开发商、运营商、投资机构、跨国公司、政府机构等。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市场领导者是戴德梁行和第一太平戴维斯,但发展和份额明显不如世邦魏理仕和仲量联行。个人认为,从目前大中华区的业务量、业务线宽度、组织架构、市场份额、影响力、团队规模来看,CBRE和JLL可以说是行业内的领军公司,也是绝对的一线公司。特别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已经将业务线覆盖到酒店、房地产评估、投资管理等相对专业化的领域,并多次获得各行业的各种奖项。至于高力、高力国际和库什曼公司。韦克菲尔德,他们总觉得在美国更有优势,但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完全发力,或者发力太晚,错过了2003-2008年中国房地产咨询服务市场最好的五年。
在具体业务线方面,CBRE和JLL基本包括:战略咨询、写字楼、商铺、工业和物流、住宅、投资、物业和资产管理、项目实施管理、设施管理、研究等。
从管理层来看,这些公司最初的管理团队基本都是外国人(部分香港人)。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本地化程度非常高,分公司的MD级别大部分已经是本地员工。但在一些关键业务领域,如写字楼租赁和跨国公司服务、工业地产、商铺投资等部门,仍有大量外籍高管。除了有经验优势,恐怕也是这些国际大牌咨询公司保持国际化的手段(尤其是收费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