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创意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10年,估值200亿美元的众创空间WeWork在纽约诞生。
当时,陈才强还是一家通信公司的业务代理,他带着团队穿梭于宁波大大小小的办公广场之间,为各个公司安装电话和网线。
三年后,他创办了MKwork,成为WeWork模式在中国的实践者之一。
包括饿了么、大麦网等600多家企业都是他的“租客”。
1放弃流行的“铁饭碗”
陈才强的第一份正式实习是在一家大型服装集团做服装。
20世纪90年代是黄金时代。服装行业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总体供不应求。可以说是非常受欢迎,陈才强一头扎了进去。
那时候他一天站8个小时,手里拿着没完没了的熨斗,总是在生产线上来回走,每天都很辛苦。
陈才强的表现令领导满意,他想在三个月的实习期后正式与他签约。
但是,没想到陈才强做出了一个大家都不太理解的决定——放弃合同,离开服装企业。
“我不想这么平庸。”回想起来,陈才强说:
这个从小就爱看比尔盖茨成功学和企业家创富理论的年轻人,渴望成为稻盛和夫那样的企业家。
告别服装厂后,父亲指责他丢了“金饭碗”,他却开着自己的“梦想”列车去了一个叫“销售”的平台。
2007年4月,在通信热潮中,陈才强注册了宁波中平信科技有限公司,代理一家通信公司,既当老板又当业务员,忙得东奔西跑。
虽然陈才强很忙,但他做得很好。这是他自主创业的开始,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市场上的一切不会永远处于巅峰状态。
微信的诞生犹如一声惊雷,炸开了一个投资口,堵住了另一个安全通道。从来电人数逐年锐减的数据中,陈才强敏锐地意识到:不!通信行业也即将面临洗牌。
“这是短期暴利行业注定的命运。”陈才强说。
所以,他退出了通信行业――他的下一站是哪里?做什么?
2年营业额7000万的创客工厂。
当陈才强还在通信行业苦苦挣扎的时候,大洋彼岸的WeWork已经扮演了灵活高效的“共享办公室”的角色。
陈才强的眼睛盯着这片“麦田”。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准备,2013年10月,他在宁波创办了MKwork(创客工场),投身于办公租赁领域的“革命”。
陈才强6年的创业生涯给了他难得的经历,同时也帮助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金和商业理念。
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陈才强从“二房东”办公室租赁起家,升级为众创空间运营。
短短四年时间,其创客工场已布局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高新区等地32栋写字楼,提供包括人事、金融、法律、咨询等全套创业服务。为610家入驻企业,成为饿了么、大麦网等企业的房东,为近5000家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位置服务。
年营业额近7000万元。
陈才强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
20,进入清华大学EMBA总裁高级研修班,成为宁波创业创新学院创始人成长营首批成员;
20日,被选为新尚勇;
2017年当选为第十六届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委员,中华全国经济贸易联合会宁波商务处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宁波市尚勇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3不是简单的办公室出租。
事实上,传统的众创空间大多从事写字楼“二房东”的业务。整栋楼或者整层楼出租装修,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或者一个车站一个车站出租,赚取租金差价。
陈才强多次强调,他的创客工场要打破租赁站的物理边界,逐步将业务从联合办公拓展到创投中介、风险投资等创业生态。
2017年,创客工场已经从众创空间运营转型为工业建筑运营。
这是创客工场的新定位,它试图做办公租赁中的“革命者”——“商业地产投资与运营服务商”。
他们致力于国内领先的产业楼宇运营、众创空间运营、服务办公租赁,集办公空间、企业服务、企业孵化、投融资于一体,链接创客与资本,服务中小企业。
陈才强的目标是在宁波建立一个长江三角洲顶尖的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
在未来五年的蓝图中,创客工场将运营10栋工业建筑,累计管理商业地产面积25万平方米,年销售额预计达到1亿元;在长三角布局5家分公司,发展5个业务伙伴;投资3-5家智能制造技术型企业(海外或高层次人才)。
以后的创业之路怎么走?
陈才强给很多创业者的启示是,要有前瞻性,要有恒心,要有创新性(提升核心竞争力:人才、技术、产品、服务),要做行业领导者。
本文来自宁波名人,经创业家族授权,略有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