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竞争对手进行专利监测和专利分析的过程中,一般选择特定专利权人的名称作为检索的词条。但是,当专利权人为法人公司时,由于专利权人的姓名在不同阶段会更名或其名称的翻译具有不确定性,如果考虑得不够透彻,就会导致检索的遗漏和分析的偏差,使分析结果无法客观再现其本来的状态,这是分析人员和客户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对竞争对手进行专利监测和专利分析的过程中,一般选择特定专利权人的名称作为检索的词条。但是,当专利权人为法人公司时,由于专利权人的姓名在不同阶段会更名或其名称的翻译具有不确定性,如果考虑得不够透彻,就会导致检索的遗漏和分析的偏差,使分析结果无法客观再现其本来的状态,这是分析人员和客户都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这就需要一些手段来涵盖所有专利权人的姓名,这通常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确定。专利权人在申请专利时,采用的名称不一定相同:可以采用集团公司或子公司的名称,国外公司的名称可以采用音译、转写或简称。
因此,在检索时将这些不确定性考虑在内,制定一个涵盖专利权人所有过往姓名的相对完整的检索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1搜索中国专利数据库,查找国内公司的专利。
这种情况下,搜索时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少,实现也相对简单。具体可以通过国内公司官网、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第三方查询平台(如天眼查、企名网)查询收录的工商信息。从而获取目标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过往名称,并关注其下属子公司及其关联集团公司。在破产重整的情况下,也要关注破产重整前后的公司。然后用所有涉及的公司名称进行搜索,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查询相关专利。
2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搜索外国公司的专利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除了上述企业更名、集团公司子公司、破产重整外,还应考虑已成立公司名称的中文翻译。此时,为了获得一套完整的名称,通常会结合国内数据资源和国外数据资源,综合确定公司名称。
下面的例子简要说明了这一点:
目标是查询外国公司在中国申请的所有专利。
先查看S公司的官网,看有没有中文页面或者中文公司名称,查询结果是无。
其次,在搜索引擎中搜索S公司,看看有没有中文介绍,找到了中文关键词“苏*”,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图1搜索引擎中出现的中文关键词
第三,利用国外的数据资源(如德文特全球专利数据库),在“申请人/专利权人”和“申请人/专利权人的标准化”等领域搜索S,对检索到的专利数据进行筛选,排除无关专利,然后对国内的同科专利描述项进行统计,得出S可能的中文名翻译。
图2德温特全球专利数据库中的领域检索
最后,考虑到选词的差异和中文翻译中使用错别字的可能性,最终确定的目标公司S的名称搜索关键词为:“S”、“苏*”、“师*”、“司*”、“师*”
3在国外专利数据库中搜索国外公司的专利。
对于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种。只是国内公司官网、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第三方查询平台调整为国外公司官网、境外国家或地区企业业务查询官网(如英国工商局、德国商业登记局)、第三方查询平台(如OpenCorporates[1] [1])查询记录的业务信息。从而获取目标公司的过去名称,关注集团公司/子公司的破产重整情况,搜索国外专利数据库查询相关专利状况。
4.在国外专利数据库中搜索国内公司的专利。
这种情况和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有点类似,只是国内的数据资源是和国外的数据资源交换的。通过中国官网或搜索引擎查看其英文名的翻译;通过搜索公司相关中国专利,统计同科国外专利,得到可能对应的英文名翻译;通过综合考虑翻译中的选词,最终确定目标公司专利的英文名称关键词。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确定专利权人姓名检索关键词的提示,有助于检索者或专利分析者避免遗漏关键词,提高检索的查全率和准确率,进而提高效率。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确定专利权人姓名检索关键词的提示,有助于检索者或专利分析者避免遗漏关键词,提高检索的查全率和准确率,进而提高效率。
请点击此处查看以前的文章:
请点击此处查看以前的文章:
注意!日本商标注册申请的特殊考虑
元宇宙来了,专利布局准备好了吗?
公开的区别性技术特征是否一定会带来启示?
放弃部分专用权可以注册商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