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为一名曾经的资深程序员,身边经常有创业的朋友推荐靠谱的程序员。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慨:“万事俱备,只欠一个程序员就可以动手了”。
的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除了那些知名的大企业,很多创业公司和小团队也需要大量的程序员,这就导致了程序员的短缺,甚至被称为“稀缺物种”
所以几乎每个公司都想尽办法留住程序员。
工资待遇好自然是有的,甚至公司还设立了“程序员鼓励员”这样的岗位,给每个工程师配备一个坐在旁边的妹子,让他打起精神。
留住优秀的程序员很难,但企业招到一个好的程序员更难…
所以一些企业开始做一些“疯狂”的事情来招聘一名程序员.
奇怪的现象并不少见。只能说现在互联网公司的脑洞越来越大了!
我总结了三个“最有趣”的招聘故事,分享给大家。
02
第一个故事:丁磊式招聘神曲养猪场企名网
2007年7月21日,开始在网上疯传的企名网神曲,被视为企业招聘领域的一股“清流”,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原来招聘也可以。
这首歌上线第二天就冲到了企名网云音乐新歌榜第二名,最高播放量超过260万,评论超过1万。
帮助企名网成为当年互联网公司校园招聘的大赢家之一,与滴滴、中兴、郑达、碧桂园、优衣库、https://www.zhucesz.com/等48家公司一起入选2016中国人才管理典范企业榜单仅仅凭借其在校招中的出色表现。
后来企名网推了新单―― 《企名网严选打折了》,彻底巩固了丁磊式招聘在行业内的地位。
第二个故事:变身专车司机在腾讯挖人。
业内有“腾讯人难挖”的传言。作为鹅厂的一员,我真的很有同感。
腾讯是出了名的爱加班,所以一到晚上,腾讯的办公楼前就有很多出租车等着。
一些企业为了在腾讯找人才,把自己“伪装”成专车司机,在腾讯楼下等,一边接客一边挖人。
据知情人透露,一旦上了这种车,“司机”就会热情地和你套近乎,设套让你投诉现在的公司,聪明的话还能拿到工资,然后“对症下药”,推荐挖你的公司。
哪怕一次都挖不到,也一定会想办法拿到“客人”的联系方式,继续跟进。
据鹅厂的一些朋友说,确实有一些企业用这种方式挖人成功了。
可以说这种招聘程序员的方法是最接地气的。
第三个故事:H5被人民网招聘为程序员。
https://www.zhucesz.com/最近发布的程序员招聘H5让业内人士震惊:还能这么玩招聘?
之所以用“震撼”,是因为这个总帮别人招聘的人民网,居然自己做了招聘广告H5,做了一个自己企业内部员工对话的垂直视频。
视频一开始就摆出了刚加入人民网的唐面临的一个难题:急着招人,材料却没定。
在微信工作群里,她的老板(策划大哥,男,长发)扔给她一口大锅:让唐试试,做个招聘海报!
于是策划哥tina,HR的唐等人在微信群里上演了一场拉锯战,最后把他们在微信群里的“拉锯战”截屏做成了一个垂直视频作为人民网的招聘广告。
H5一经发出,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好评如潮。
很多网友表示看了之后想直接去人民网上班。
这个招聘案例引发热议和好评的原因有很多,但与它对“微信工作场景”的捕捉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比之前唐只打不发再撤直接用网络语言发声的案例更真实更好玩。
总结:
三个招聘商店
扮演专车司机的角色,但是力度不够高。
人民在线垂直视频的H5既有说服力又有底气。
03
其实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就不赘述了。
这些事迹都说明,企业为了招一个程序员,真的是操碎了心。
而且,每一个招聘广告也会透露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以https://www.zhucesz.com/为例,他们能设计出“程序员招聘的H5”的方法,说明这家公司是一家很有创新精神的公司。
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戏剧员工”在微信群里的嘲讽和斗嘴,也透露出这个企业是“高效的”、“有趣的”、“有发展性的”,员工愿意与企业共同成长。
而这一切,可能与创始人王的经历有关。
听朋友说他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大学毕业后,他走进了微软的徐家汇罗梅大厦,并在那里呆了近6年。
在过去六年的微软职业生涯中,王几乎担任过与技术相关的每一个角色。
他曾经是微软最年轻的部门经理,还带领团队创建了微软亚洲技术社区。
另外,他曾经带领团队做过一个早期的分类信息网站,所以他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在他看来,对于任何新功能,用户都应该用行动来投票。
因为我是技术出身,所以更关注技术本身,更了解程序员。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招聘广告受程序员欢迎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