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声日报
本报记者谢若琳见习记者王军
2020年12月25日,由《证券日报》学会主办的“2020第三届中国房地产资本峰会——物业管理资本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众多企业管理者、行业专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产生行业的新火花、新动能。
以“资本科技赋能下,物业管理行业如何走?”圆桌论坛上,信诚悦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兼秘书长游剑锋给出了精彩观点。
在分拆上市潮是否会持续的话题上,游剑锋表示,明年三季度可能会有一波上市潮。“正在征求联交所主板的上市条件。上一财年净利润从2000万-3000万港币上调到5000万-6000万港币,这是很大的进步。征求意见将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如果按照这个条件,只有对应的管理面积(不是承包面积)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才能实现5000万港币到6000万港币的净利润。所以在我们看来,在一些市场化做得比较好的特色行业或者第三方物业公司可能会有一些(上市)机会,但是7月1日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基本不会出现上市潮。”
在未来如何为技术数据系统赋能的话题上,游剑锋表示,对于未来更精细化的运营,物业公司需要针对自己的客户群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给每个业主更多的标签,才能做更贴近的服务,这可能会给物业公司带来价值。“在物业管理以客户为导向的业务管理体系方面,坦率地说,确实存在业务规范化不足。甚至因为物业行业是存量行业,面临着大量老旧小区的问题,其改造其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成本投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其实我们看的方向相反。对于很多有地产背景的物业公司,可以为地产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让房地产公司意识到一些场景的应用对业主的体验是非常有益的,对物业公司提高管理效率或者为未来创造各种运营也是非常有益的。”
游剑锋举例说,很多新型社区越来越智能化。在客户体验或小区管理方面,很多新建小区已经使用了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在分辨率相对较高的摄像头下捕捉到原本由物业公司设定的异常场景,比如车辆排长队、垃圾溢出等异常情况,并将工单同步发送给相应的服务人员,这样可以很好的提升客户体验和物业服务效率。
同时,游剑锋表示,未来在以客户为导向的体验和以物业为导向的现场管理做到极致后,另一个方向是给大量客户贴标签,可以给业主和住户贴标签。“今天上午去参观了劲松老住宅改造项目,印象特别深刻。他们的面部识别技术,经过业主和家属的授权,知道哪个老人很久没进出小区了。如果时间太长,可以通知家人。老小区改造的时候,经过调查,这个小区老年人占了近40%,有很多与老年人相关的服务需求。”
(编辑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