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提振消费,助力经济”专栏推出后,很多受疫情影响的厂家都来联系我们。最近,王展(杭)食品有限公司找到我们,希望能帮助他们。
这家位于萧山的企业,主营麦香村和麦田村品牌。它已经做挂面20多年了。受疫情影响,国内外订单量锐减,企业相关负责人大呼“太辛苦了!”
01
国外订单下降了20%
国内订单损失近一半。
记者来到这个位于萧山区瓜沥镇海港的工业功能区,企业占地7000多平方米。
据(杭)食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徐峰峰介绍,他们是台资大新集团的食品子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他们一直在制作挂面。最初的工厂位于石祥路。2003年7月起,工厂迁至萧山。公司拥有麦田村和麦香村两个品牌。
“我们的面条主要销往海外,如美国、俄罗斯、德国等二三十个国家。一包300g售价8-1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六七十元。这个时候企业应该是全力投入生产的,但是现在很多订单因为疫情而临时取消了。”徐峰峰说。
据他介绍,公司90%的订单来自出口和代工。出口产品入驻麦德龙、华龙等海外超市,但由于疫情影响,尚超的客户表示仍在囤货,取消了原有订单,直接导致出口订单下降20%。
虽然目前情况有所好转,但产量仍比同期少三分之一。“出口的货物基本都是海运。以前我们每个月要订十个舱位,一个舱位的货运量在20吨左右。现在,我们每个月最多可以预订7、8个舱位。”徐峰峰说。
更让他担心的是,本已低迷的国内市场也受到了冲击。“我们的面条有一小部分是卖给国内各大餐饮企业的,包括日本食品店、面馆、飞机餐。”徐峰峰说,今年合作餐饮店普遍起步较晚,客流不足。2-5月,餐饮企业预订量大幅减少,内销流失一半订单。
事实上,为了“自救”,拓宽国内市场,王展团队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从去年开始尝试网上销售。他告诉记者,目前淘宝的月销售额在一万左右。“对于一个工厂店来说,这个订单量远远不够。线上线下可以说是双重打击,今年真的太难了。”徐峰峰无奈地说。
02
产品已通过欧盟BRC认证。
经过12道工序
为什么热销国外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屡屡碰壁?徐峰峰总结了一个原因:价格不占优势。
“就拿麦田村家号系列的荞麦面来说吧。从原材料的购买上就要花很多心思。”他说,他的团队一直在制作标准的日本荞麦面条。为了找到合适的荞麦粉,在比较了多家企业后,他选择了天津的一家供应商提供荞麦粉。
徐峰峰打开一袋面粉,让我们仔细闻了闻,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荞麦香味。“这个供应商的面粉没有任何添加剂。另外,面粉中的麦麸含量比较高,膳食纤维也比较多。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味道更好。”
除了原材料,还有很多对生产过程的强调。质量控制经理徐文说,“有十二道工序才能得到最终产品,即打粉、搅拌、熟化、压制、切片、干燥、紫外线杀菌、切割、制粉、捆扎、包装、检验、密封和包装。”
“现在市面上的一些面条煮的时候会有很多浮沫,水也很浑浊。”徐文说,他们采用了催熟和压榨两道工序,将压榨轮增加到9个,改善了这种情况。
面条煮后保持清澈的另一个原因是干燥时间。“粗一点的面条需要在烘房待8-9个小时,细一点的面条需要6个小时。面条中的水分越少,产品的保质期越长。我厂面条的含水量低于13,比国家标准还要高
徐文说,他们设置了四个烘干区,实时监控面条的水分含量。在包装之前,他们会进行两次测试,第一次是用水分仪进行的粗测,第二次是在实验室取样进行的细测。“不符合标准的面条会直接丢弃。”他指着角落里的几大堆箱子说。
徐文告诉记者,为了开拓欧美市场,王展几年前就开始申请BRC- global food standard,规范食品制造工厂的卫生标准。“从那以后,我们通过了这个认证,每年都对企业进行审计。食品行业拿到这个证书的企业不多。”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王展每年都会从市场上购买不同品牌的面条进行盲测,每年组织2-3次。盲测会是什么?徐文解释说,“我们从三个标准来判断,首先是面条的筋度,其次是汤汁的清澈度,最后是面条煮熟后是否有断条或硬块。在众多品牌中,我们的面条处于中上水平。”
徐文说,目前市场上的面条种类繁多,价格参差不齐,主要与原料有关。像王展这种质量的面条,超市终端的价格是500克20元左右。
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自己的产品,开拓市场,王展可谓“诚意满满”。他们拿出了旗下品牌麦田村FamilyNo的所有产品。系列,包括9种不同种类的面条,包括龙须面、鸡蛋面、螺旋藻面、荞麦面、胡萝卜面、燕麦面、全麦面、银面和乌冬面。
目前这些面在“每满一生”上架。你可以买单包和套装。单个套餐的价格为人民币,套装套餐的价格为人民币,仅5个套餐。这些价格以成本价销售,让利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