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就是贴标签?浅谈如何更改企业名称
文|三棱木
“公司最大最直观的标签就是自己的名字,自称如其名。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码分公司,本质上是撕掉金融的标签,贴上科技的标签;罗单车更名为哈出行,本质上是撕掉了自行车共享的标签,贴上了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标签。”著名媒体人严跃龙这样说。
大企业的名字通常不会改,因为企业足够大,公众认知度足够广。即使业务扩大甚至转型发展,也不会影响原有名称的价值,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但是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或者大企业的子公司来说,如何改一个名字,贴上一个公众印象的标签,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第一
日,京东金融官方微博账号由原来的“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字分公司”,今日头条、Tik Tok等账号也相继更名。
没错,就是他。是他。我几乎认不出他了。
原京东金融黄底白字已改为蓝底白字。
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字分公司”正式亮相。
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
f:金融,就是财务
d:数字,就是数字
为了改名JD。COM的对外回应是:
“我们相信数字技术更能体现公司的定位,所以在新媒体端,我们尝试用‘京东数字分公司’这个名字与行业和用户沟通。”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接受采访时更直接地说:“我们根本不想做金融,但是我们要经历几年的金融流程,否则没人管你。”
好了,可以预见,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梯队企业,https://www.zhucesz.com/也有可能被无数模仿者将“XX金融”改名为“XX数字科学”、“XX科技”。
但有一个细节也值得细细品味。
从企名网显示的信息来看,目前京东金融的主要名称是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没有变化。
因此,也有声音称,由于近期P2P雷爆,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京东金融只是“暂时避风头”,拿到牌照后会再次布局。
如果是这样,PR君也无可厚非。毕竟当你在最前沿的时候,作为第一梯队,你还有“金融”的头衔。别人怎么可能不盯着你监督你?
改成“数字技术”就不一样了。毕竟现在四五线城市注册的科技公司很多,“数科”这个名字也没那么抢眼了。
第二
前两天又有一家公司改名了。
哈单车——更名为哈出行。
这样的更名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滴滴打车三年前更名为滴滴出行。
所谓出行,目前滴滴的出行业务已经包括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公交车等。甚至包括ofo共享单车在内的自行车共享。
既然都叫“出行”,哈星不就是要和滴滴直接竞争吗?
哈尔滨旅行的首席执行官杨磊说,“短期看起来是这样,但长期来看仍然是一条不同的道路。”
但当媒体问区别在哪里时,杨磊含糊其辞地说还是不行。而是支付宝目前的业务范围不仅仅是支付和理财,还有出租车、租车、公交、地铁。
但是,人家出钱,只是副业。做了就是锦上添花,不做也不会动摇原有的核心业务。
话虽如此,Hachuxing并没有说清楚和其他对手到底有什么区别。反正“楚星”这个词已经覆盖了足够大的面积。活着的社会,除了死宅,谁不需要每天奔波?只要旅行,就有事情做,都和旅行有关。
贴上标签再说吧。
第三
进一步看,房地产行业最近喜欢撕掉旧标签,贴上新标签:
“保利地产”更名为“保利发展”
“万科地产”更名为“万科开发”
“时代地产”更名为“时代中国”
“龙湖地产”更名为“龙湖控股”
“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更名为“万达
在改名潮下,就像互联网行业害怕“金融”二字一样,各个地产公司不惜撕掉用了十几二十年的“地产”标签,简直是避之不及的好办法。
目前全国十大房企中,只有中海地产的名字还有“地产”二字.估计中海也在改名的路上。
各种改名的标签真的比“房地产”好吗?
不一定,只是在交流中。在当前的大浪潮中,你可能会有大众眼中的“暴发户开发商”、“泡沫制造者”、“工业杀手”的印象。
所以企业之所以改名,会是为了多元化发展,适应行业未来的形势,但一定是有困难只能忍气吞声。
第四
当然也有不在乎名签不名签的企业,比如阿里系。
马云的父亲,刚刚宣布了退休计划,拍《功守道》的时候应该想到他的心思并不全在管理一个庞大的企业上。
就连改公司名字都很任性。
比如去年成立的AI研究室“达摩院”,对比各个高校、国企的研究室,真的感叹只有阿里敢这么改名字。
就在昨天,在云起大会上,阿里成立了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名为—
“平头哥”
什么是平头?据说马云的非洲之行指的就是蜜獾。马云认为蜜獾是“世界上最无畏的动物”
虽然阿里喜欢给动物命名,但是已经有“天猫”、“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飞猪旅行”、“盒(河)马鲜生”…
足够开一个动物园了
不过“平头哥”这个名字已经足够震撼了,没必要再贴什么标签了。这样一个接地气的名字,交流感十足。境界是不是高很多?回到企业https://www.zhucesz.com/看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