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搞清楚了十年后的社会需求,谁就有了下一轮胜利的基础。
自从马云在第20届云起大会上提出“新零售”后,这位乡村老师的话似乎正在得到验证——“未来一二十年,没有电商,只有新零售”。对于新零售的提出,他解释说,未来五年电子商务会继续高速增长,但要十年后再考虑。“新零售是引领中国电子商务十几年后,随着技术进步和内外部环境变化,整个商业体系不断思考和自然进化的结果。”“穷则改之;改了就过去了;如果你有一个很长的规则”。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向前发展。“新零售”的出现只是大势所趋,“变”才是不变的规律。
“新”是新业态、新思维、新智慧的必然演变。
阿里提出新零售后,苏宁提出智慧零售。智能零售时代已经成为中国现代零售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顾名思义,智慧零售比新零售更需要技术授权。目前大家都在谈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这已经成为零售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随着移动应用和数字环境的发展,搜索驱动的零售转向了场景零售,这使得智慧零售的发展成为可能。智慧零售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联合宣传,将线上用户带到线下,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独特的消费体验,最终将客户线下储存。
从新零售到智慧零售,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零售模式,但无论这种模式如何定义,都不可能脱离技术和“人、货、市场”三要素而独立存在,它是不断进化和升级的。这些新零售模式有哪些顾虑?
1.“新”技术会带来“新”业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会导致企业内部组织和职能的重组,随着时间的积累,会导致企业的重组。从整个行业来看,每一个改制后的企业就像一个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必然会推动整个商业业态的变化。所以,“新”技术会带来“新的商业形态”。
近两年,无论是阿里巴巴、苏宁等领先的电商,还是优衣库、居然之家等传统零售企业,都在尝试新的探索。马鲜生的自助结算系统,苏宁的全场景智慧零售体验店,优衣库的虚拟试衣,居然之家的智慧门店,都在诠释着新的业态,丰富着智能化转型背景下零售的表现形式。
2.“新”模式的背后是创业者思维的转变。每一个变化都隐藏着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常被称为窗口。“猪能随风飞翔”这句话让很多人认为,如果他们知道如何利用这种情况,他们就能成功。但是,它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要能看到风口。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适应环境、应对变化的能力尤为重要。从适应变化到控制变化,考验着企业思维的灵活性。智慧零售或者无限零售,反映的是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家思维的变化。在商业发展中,能让企业灭亡或变得优秀的从来不是技术。技术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但企业家的思维可以让一个企业到达顶峰,也可以到达谷底。
思维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源于危机意识。因为有危机,所以先懂得冷静思考。阿里巴巴之所以提出新零售,正是对未来十年电子商务道路上的思考。苏宁之所以加大智慧零售的布局,正是因为思考公司未来面临的形势。然而,在危机意识的背后,企业家的责任贯穿了这一过程。
“效率”革命是为了“服务”革命
新零售、智慧零售、无限零售都是为了实施全渠道战略,实现真正的效率革命。智能的实践离不开技术的加持。而数据技术是企业服务用户的完美“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消费者画像,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减少交易过程中涉及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帮助企业吸引有潜在需求的消费者,增强原有用户的粘性,降低获客成本。
但是抛开外在形式,零售商业要考虑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无非就是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服务,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实现效率革命的意义在于实现服务革命。因此,在应用数字化和智慧零售转型过程中,企业必须处理好数据、技术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实践。智慧零售企业优衣库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直贯彻技术和数据要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一直在提升用户体验和商品服务的方向深耕。苏宁数字经济为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提供了新的平台,帮助农民精准脱贫。同时,通过构建智能物流系统,将新鲜果蔬第一时间送达消费者手中。好的技术服务商懂得技术保暖,好的零售企业懂得让消费有情感。明智的消费指南,理性的改变。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
站得越高,得到的关注就越多,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行业。
以淘宝为代表的黄金十年,让人们记住了马云这个名字。面对新的形势,在抓住机遇转型受益匪浅的创业者眼中,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他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从而取得了现有的成功。但在一些一步一步把传统批发零售当成自己事业的人眼里,对他们的负面评价可能远远多于感激,因为电子商务对传统批发零售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和未来走向。如果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最后落入这个规律——时代在前进。
发展可以很好地解释新旧事物的更替,但不能解释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电商、新零售、智慧零售的出现归结于时代的发展,但不能简单地把背后的虚拟经济看成是替代实体经济的结果。零售新概念提出时,董明珠和宗都认为,没有技术创新的所谓“新零售”只是时代的表现,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是导致实体经济衰退的因素之一。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争论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互联网经济出现之前,金融业被视为虚拟经济的典型代表,电子商务的普及似乎拓宽了虚拟经济的范围。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一位知名教授形象地把实体经济比作锅里的水,把虚拟经济比作空气中的水蒸气。没有水,再大的火也产生不了水蒸气,但没有水蒸气,就不会有新的成就。众所周知,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找到“根”和“一”就是老子云:“道生一、二、二、三、三。”道是根本。
回归理性,新零售或智慧零售并没有真正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将这些新零售模式视为实体经济衰退的原因是不明智的。在这样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背景下,创业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或许应该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改变新零售发起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争,可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