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吨鱿鱼!中国最大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回港卸货。
新时代,荣成渔民不再徘徊在“家门口”。乘着长风,挂着云帆,五大洋捉鳖,搬家远洋,拓展延伸海洋产业链,成为荣成现代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我市远洋渔业规模化捕捞的基础上,在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大背景下,远洋渔业辅助载体通过稳产增效,提高远洋渔获运输率,数量和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有17艘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常年往返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年载重量达24万余吨。近日,石岛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最大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胡阿祥8号”经过138天的海上作业,驶入石岛新港。
今年3月21日,“胡阿祥8号”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装载9200多吨远洋自捕水产品,从西南大西洋公海顺利返航。石岛新港码头上,身着防护服的工人正在卸下驶回港的运输船“胡阿祥8号”。
据悉,“胡阿祥8”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全长150米,主机功率5220千瓦,总注册吨位9441吨,可运载渔获9000余吨。该船设计有三层甲板,双层底,单壳,混合骨架,船尾有五层甲板,12个冷藏舱。整艘船由10块水密舱壁隔开。“胡阿祥8”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能满足冰-1A冰区和零下25度环境的作业要求,满足CCAMLR和IMO对南极水域的环保要求,可用于南极水域的运输和生产。
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荣成市海洋开发局严格执行《远洋渔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为确保远洋水产品安全顺利回流,荣成市海洋开发局积极配合海关、边检等口岸部门,严格进行防疫检查。同时简化审批手续,在运输船舶项目申报、渔船联检出境、派遣观察员、航次规划、入境检疫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并设立海洋渔获物转运平台,确保远洋进港船舶在我市安全抵港和卸船。
近年来,荣成渔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球布局、轨迹和演进,推动了渔船装备现代化、渔业船员专业化和渔业生产标准化,促进了传统渔业和现代渔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捕销全球”的目标。荣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正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荣成拥有农业部远洋渔业资质企业19家,共有专业远洋渔船307艘,总功率1万千瓦,总吨位1万吨。其中,金枪渔船87艘,鱿鱼渔船79艘,围网渔船61艘,拖网渔船63艘。共实施了16个远洋捕捞项目,成为中国远洋捕捞能力最大的县市。
809型超低温金枪鱼远洋渔船
全市自捕水产品回捕率达到75%,每年回捕远洋水产品约20万吨,为我市水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实现了鱿鱼、金枪鱼等远洋水产品捕捞、回捕、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我市已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近海水产品集散地和中国最大的鱿鱼深加工基地。
鱿鱼加工
金枪鱼加工
小环节:严抓远洋渔业疫情防控。
海洋之旅
荣成现有专业远洋渔船307艘,远洋渔业企业19家,作业海域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非专属经济区。市海洋开发局进一步细化制定《远洋渔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先后对8家远洋捕捞企业进行现场监管,严格落实属地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在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加强境外近海渔船作业管理,防止疫情输入大海。
2.调整渔船生产方式。
各远洋渔业企业合理安排远洋渔船生产、转载和靠泊计划,积极调整公海作业渔船生产方式,采取公海转载方式进行物资供应、渔获转运和船员轮换,尽量减少和暂停渔船在疫情严重地区和国家的靠泊,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目前,共有262艘渔船在公海上作业。除20多艘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在海外基地卸船卖渔获外,其他渔船已停止停靠海外港口。
3.安排渔船回家。
针对近期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各远洋渔业企业迅速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合理调度远洋渔船回国的计划和航次安排,减轻了我国疫情防控的压力。目前已有5艘远洋渔船推迟了回国计划。
4.完善靠泊防控措施。
监督所辖远洋渔船在进入他国港口时严格保护船员和物资,捕捞转载和补给,避免与外人接触,避免与他国船只接触和卸载渔获,重点加强斐济等疫情严重地区停泊渔船的境外管理。
信息荣成海洋开发局中国荣成回归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