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20后”新生儿的名字已经统计完毕。
在佛山市公安局公布的这份名单中,“紫瑞”成为最受男生欢迎的名字,而“紫晴”则是最受女生欢迎的名字,“紫晴”连续五年高居榜首。
仔细看这个命名列表,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梓、清、宣、司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四个词。
换句话说,大多数流行的名字只是这些单词的不同排列和组合。
这让人们想起了几十年前。
那时候很多孩子叫“建军”“建国”“国庆”。
在大街上喊“建国”,可能会有一群人回头。
今天的“紫瑞”和“青子”,是“建国”现象的重演。
但当时受限于条件和认知,大部分人并没有能力运用起名字的想象力。
现在资源那么多,认知那么广,人们选择放弃想象。
这些泛滥且高度重复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讽刺的是,它们不是父母取的,而是所谓的“命名公司”给的。
公司如何命名?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几年前,有一种H5非常流行。输入你在H5的名字,以及分数,评论等。会出现。
“给公司起名”的方法和这招一模一样。输入名字,在系统里搜索分数,分数最高的就是好名字。
说白了,这是江湖骗子骗钱的伎俩,没有科学依据;那些奢靡的音符——“升官发财”“长命百岁”,不过是算命先生的让人安心的废话。
但是,人家就是吃这一套。
父母争着给钱给公司起名字,然后拿回同一个名字。这导致了一个问题:
父母对自己的想象命名没有参与感;名字本身,没有某种理想或欲望。成为主流,创造力和想象力完全丧失;名字除了“爆款”这个标题,没有任何个性,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名字爆炸,性格失衡的现象,和国内的艺术机构很像。
上图为某艺术教育机构某班学生的画作。
可以看出,九幅画的题材、构图、内容除了色彩搭配之外,基本相同。
而这就是现代艺术机构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步一步画同样的东西,越像越好,不管学生愿不愿意画。
如果学生不按要求来,会被批评潦草,没才华。
在这些老师眼里,好的作品一定是按照自己的要求画出来的。
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为,与那些“点名公司”的行为无异。
但这样做的后果比命名更严重:孩子会逐渐失去灵性,失去对世界的想象和思考,失去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只会依靠物体和题材作画的工具人。
有些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孩子的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会怎么想?你能创造什么?
对此,先不要妄下结论,先看看下面这幅画:
这是马老师的一个学生画的《征服月亮》。画面中,月亮恐惧地冒汗。这种让人忍俊不禁的想象只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中。教不出来是因为大人想不出来。
比如下面这张图:
这是一个男孩的作品。画中的绿巨人形象是他的英雄主义。上面的“自由万岁”是他小小的内心对世界的期待。
可见,儿童艺术从来都不是闹着玩的,孩子的心思不可小觑。
他们未开发的头脑充满了对世界无尽的遐想。
在他们看似幼稚的画笔下,画出了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热切渴望。
所以孩子的美术教育不应该被限制,因为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画什么,怎么画都是孩子自己决定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顺应主流,让孩子忍受没有创意的模板课程,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画自己想画的画。
取名字也是如此。家长要参与进来,认真思考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因为你的孩子是你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大众眼中的一千个人。
或许,孩子的名字永远不会出名,但它融合了父母的寄托,赋予了孩子生命的意义。
也许,一个孩子永远画不出震撼人心的作品,但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自己独有的;没有人能拿走注入其中的灵感、个性和想象力。
(原创由耳马老师提供,如需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