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种疑似营销的问题,应该不是这个问答中除了甲方以外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的。不过既然接触了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我就在这个问题下面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顶层政策和底层产品。
首先,我们得出一个仅代表个人观点的结论。目前,国内的智慧校园系统在软硬件匹配、用户实用性、甚至用户信息质量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
为什么这么说?去年,国家标准委召集多位高校相关专家起草了BG/T36342-2018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于去年6月发布,将于今年实施。在术语和定义中,提到了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不同定义。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定义说了什么。
显然,从定义和定义中的注释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基本形式,智慧校园是基于数字校园建设的高度标准化的实现。
给大家一个关于智慧校园整体架构的模糊标准,对智慧校园的需求和要求一目了然。
这是顶级设计师给的要求,但是落到底层的产品和用途呢?很多产品和学校应用连最基本的数字化校园都达不到。当然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明显是针对大学校园的,所以去掉针对大学的部分,还是一个整体框架。那么问题来了。在座的各位,谁能制定这个计划?这里我不点名批评大部分打着“智慧校园”旗号的,做出来的系统不过是门禁卡或者校园卡系统。请这些乙方扪心自问,你“聪明”吗?答案显然没有说服力。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在产品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玩的。过去能说的可能只有目前华为面向高校的智慧校园系统,腾讯主要面向中小学的智慧校园系统。
从产品端到用户,你对教师和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什么看法?答案也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屎。一个系统是主要用户没有主动使用整合信息工具的意向,仍然停留在qq上进行通知,qq上进行交流。这样的学校如何利用好office OA?然而,这是大多数学校老师和中层管理者的真实想法。因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评审团来的时候只能做一个ppt介绍系统,所以学校的智慧校园已经圆满完成了任务。
先留个坑。
我不是说这里所有的乙方都在卖垃圾产品。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