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听我讲一个故事。
在美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短命基金叫梅斯基金。从1967年到1968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只基金为投资者创造了390元的收益,是两年的5倍。
这只基金是当时市场上非常火爆的基金,每天都有大量资金涌入,最终迫使该基金关闭申购,不接受新基金。
这只基金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它参与了很多锁定的股票投资,类似于申购和定增,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卖出。一般来说,这种投资会有认购分红,使其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当然也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在我的印象中,郭芙天汇参与了很多这样的股票认购和定增。
然而,梅斯基金在其重仓股一段时间表现不佳的情况下,遭遇了大量赎回。这时候基金经理就面临一个大问题:基金按比例买股。一般来说,基民赎回时,按比例减少自己的份额就可以了,不会影响基金净值。但是在很多有限售股的基金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限售股是不能卖的,赎回只能通过卖出其他股份来处理。
不幸的是,梅斯基金有一个限制性股票的问题。基民赎回,基金卖出其他优质股票,导致出问题无法变现的限售股比例增加。最后,该基金技术性破产。基金和基民陷入了双输的局面。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场外基金的大量申购赎回极大地影响了基金的运作,很多基金经不起大资金变动的折腾。
很多市民对市场认识不足,经常随意操作,不仅影响自己的收益率,也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
最近在新能源市场,很多花钱大手大脚的管理者都遭遇了滑铁卢。这是因为经理的菜吗?我不这么认为。比如去年的白酒市场,不就是买了科技的经理不涨才是经理的菜吗?你看,这一年,科技弥补了。
没有只涨不跌的基金,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就连a股股王贵州茅台也经历了多次大跌。比如2007 -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下降了63%,2012 -2013年因为塑化剂对三公消费的影响下降了55%。贵州茅台甚至七年都没涨。第八年涨了50,第九年涨了500,第十年涨了1000,十年创造了十倍。
所以,基金一段时间表现不好,并不代表基金一定会失败。对于很多投资者,我也建议多了解基金经理,看看他们的面试等等。只有理解了管理人的理念,适应了管理人的风格,才能和自己选择的基金更加匹配,收益率才会更高。比如最近支付宝邀请了近百名基金经理参加818理财节直播。直播中,基金经理会讲解自己的投资理念,会深入浅出地讲解自己的理财专业知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这次直播也是大咖云集。比如这次邀请的陆斌,去年股票基金市场排名第六。今年的表现也很好。和王宁一起长大的姚志鹏也受到了邀请。还有专户出身,18年清仓避免股灾,最近半年三次投资医美的沈雪峰,做基金经理每年写几篇深度研究报告的秦毅,易方达基金三剑客陈皓等等。
其实,如果新手投资者不了解市场的规则,更建议相信经理,守住一面,至少赢一次。重复的水平跳跃可能会导致双重损失。
最后,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