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1月26日讯(通讯员鲍建轩记者刘浏)“黑户”缺钱,又因为信用等级低,很难拿到贷款,于是四处寻找帮助。听说可以用公司的名义贷款。在王的带领下,几个“黑户”两天就变成了几家公司的大老板。等银行放款的时候,几个人不仅没拿到钱,还接到了警察的电话。发生了什么事?
赵阿姨50多岁了,现在退休在家。她本该和她的孙子们玩得开心,但两年前,她沉迷于硬币投机。她把自己大半辈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养老金都投进去了。她想赚很多钱,但她从未想到会损失近一百万。她还上了银行征信黑名单,成了“黑户”。“缺钱”成了赵阿姨的心病,没有办法通过正规渠道贷款。她动了心思,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布贷款广告,赶紧联系。
王对赵阿姨说:“如果你没有良好的信用报告,你就不能获得正规贷款,但你可以以公司的名义借款。但是手续费高,要收贷款额的20%。”赵大妈打了个小算盘,最后以10的手续费谈妥,条件是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样急需用钱的老姐好朋友,并按照王的要求,把身份证等资料发了过来。
随后,王指示大家在手机上下载“江苏市场监管”APP,上传身份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完成实名认证。第二天再次登录进行电子签名认证。这时,app上出现了公司名称、公司章程等注册信息。该公司信息不是自己输入的。是怎么出现的?虽然大家都很好奇,但也抵挡不住很快就能拿到贷款的喜悦,于是把线索留了下来。
过了几天,王通知大家,营业执照已经办好了。请到宝应开一个对公账户。按照王的要求,几人分别为自己的公司开设了法人账户。王以大家都在做贷款业务为由,拿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印章、企业账目等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得到王的担保后,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回家等银行放款。结果他们没想到,不仅没看到贷款,他们的行为还为别人的罪行做了嫁衣。原来王是没有资格借给别人的。多年前,他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帮“黑户”借钱,只是他快速敛财的“诱饵”。
他在微信、58同城等网络平台发布贷款信息,在“鱼”上钩并发送身份证信息时,联系办理营业执照的公司向政务中心提交公司名称和法人名称,然后让他人下载“江苏市场监管”APP自行注册签字。等政务中心办了营业执照,再联系法人在宝应开公众号。拿到别人的营业执照和企业账号后,王联系买家,以每张6000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经核实,部分被转卖的企业法人公司账户已被不法分子用于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
经审查确认,宝县检察院以涉嫌买卖国家机关文件罪对王批准逮捕。
校对丁浩宇
扬子杨彦
[抬眼]
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书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电子邮件地址: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