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第一,教育;第二,工作;第三,崇洋媚外。
一.教育
台湾省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流行双语幼儿园,甚至还有很多“全英文”幼儿园。
通常情况下,学校会要求家长给孩子起英文名字。如果家长不知道取什么名字,也可以找老师帮忙。
小时候父母那一辈都不太会起英文名。如果你想从生物中寻找灵感,或者听听邻居家的孩子取了什么英文名,也一样。
所以经常听到女生叫苹果,糖果,kitty,等等。长大后,孩子一般会受不了,改名字。我最常听到的关于男生的名字是凯文。之前班里有五个叫凯文的男生,老师都很困惑。他们只能通过胖、瘦、矮来区分
此外,在台湾省,有一段时间很流行给孩子起英文名,即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比如孩子的中文名字叫“恩雅”,英文名字叫“恩雅”;或者中文的“安洁”,英文的“天使”,等等。我觉得是一种简单好记的命名方法!
二。工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同事之间也流行互称英文名,而不是中文名。这种情况在一些台剧里也能看到。
即使不是外企,台湾省很多本土企业(当然不是全部)也经常用英文名称呼同事,大概是觉得比较亲切,没有那么咄咄逼人吧!
第三,崇洋媚外
台湾省长期受欧美文化影响。很多人觉得外国名字很洋气,很高贵,所以很乐意给自己或孩子起英文名。
除了自然人喜欢给自己起英文名,很多法人(也就是公司、企业甚至学校)也喜欢给自己起英文名,甚至“先给自己起英文名,再翻译成中文当中文名”。
比如前阵子台湾省有个高职,改名字改得轰轰烈烈,搞得人尽皆知。为什么?因为起名字太有才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原来的高等职业学校叫“犹达高等职业学校”,这是一个相当标准的名字。我看完很大概率会忘记。
然而改名后却变成了“普林斯顿高等技术学院”!妈妈,你不说我还以为是某个英国王室的皇家技校呢。真的是名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