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互开发票?
互开发票,又称对开发票,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大额消费发票,可能存在虚开发票、违规《发票管理办法》等风险。
2.是否经常出现作废、冲正、冲抵销项发票的情况?
企业频繁出现作废、红冲、抵消发票,说明发票的真实性较差,可能存在虚开发票的风险。
3.发票税号和企业名称是否有不符?
由于一些供应商可能会更改名称,错误的发票抬头名称和不合规的票据可能会导致发票税号和企业名称不匹配。
4.公司规模和发票金额之间是否存在不匹配?
如果新企业投资小,但销售规模大,就有很大概率存在虚开发票的风险。
5.有没有购销两旺的情况?
异地销售采购业务占比过高,交易成本大幅上升,违背了业务的理性,可能存在虚开发票或虚开发票的风险。
6.是否存在月投入销项税比例有高有低的情况?
分析投入销项税的比例,如果比例高或低,说明企业的销售和采购规模不匹配,可能存在虚开发票、虚开发票、发票延期等风险。
7.零税进项发票是否大量存在?
大量零税进项发票可能存在购买假发票、虚开农产品发票等风险;可能存在因进项发票金额大而购买假发票等风险。
8.毛利率是否出现大幅下降?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根据企业利润表计算)。如果毛利率大幅下降或者低于行业平均毛利率,说明收入成本不匹配,有调利润的嫌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风险,可能构成偷税罪。
9.企业财务费用率是否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财务费用率=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根据企业利润表计算);如果企业的财务费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环比增幅较大,则存在财务费用虚增的风险;如果企业的财务费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环比大幅下降,则存在利息费用未确认的风险。
10.增值税税率是否有明显下降?
增值税税率=增值税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取自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如果企业增值税税率与行业平均水平偏离较大或环比降幅过高,可能存在购买虚假发票抵扣税款或延迟开具发票的风险。
1.企业所得税贡献率是否出现明显下降?
所得税贡献率=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取自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如果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大幅偏离行业平均水平或环比降幅过高,可能存在虚构成本风险。
12.有没有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却享受小微企业优惠的情况?
如果企业不符合小微企业条件,却对小微企业进行优惠申报,可能存在虚假申报的风险。
13.是否存在分配股息红利时未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有利润分配的,要及时代扣个人所得税,不及时缴纳可能产生滞纳金和罚款。
14.印花税实际税率与规定税率偏差大吗?
根据买卖金额和印花税实缴金额,计算出的印花税实缴率与规定税率偏差较大的,可能存在开票金额不准确或少缴印花税的风险。
15.房产税有没有大幅下降?
当企业的房地产原值没有明显减少,或者使用状况没有明显改变时,企业的房地产税应保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