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30年前保健品领域太太口服液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朱曾利用太太口服液积累资本,成功转型医药,收购老牌药企丽珠集团,打造健康元,成为搅动医药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如今朱间接持股40%的天津同仁堂陷入与北京同仁堂的“商标之争”,上市仍是未知数。
作者曾佳怡,编辑韩
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
朱国保,“太太口服液”创始人,上市药企健康元,丽珠集团实际控制人,在资本市场一向所向披靡,如今却在天津同仁堂上市。
8月31日,二次冲刺上市的天津同仁堂被创业板上市委员会注销。虽然取消上市审核的具体原因并未公示,但天津同仁堂最大的麻烦是与北京同仁堂的“商标纠纷”,目前仍在诉讼中。
“有决定公司名称的重要商标官司,上市有很大障碍。”北京知识产权图书馆专家董新瑞说。
作为30年前保健品领域太太口服液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朱曾利用太太口服液积累资本,成功转型医药,收购老牌药企丽珠集团,打造健康元,成为搅动医药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根据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朱身价610亿元。
如今,资本市场上的“常胜将军”朱已经看不到天津同仁堂的上市了?
01.投资“失败”?
与农夫山泉、真正的生物控制人和医药出身的恒瑞医药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不同,朱的医药版图建立在高超的资本运作之上。
天津同仁堂是朱的投资行为。2021年3月23日,健康元发布公告称,通过控股子公司丽珠集团以https://www.zhucesz.com/亿元的价格从天士力收购天津同仁堂4400万股股份,占天津同仁堂总股份的40%。其也成为仅次于实际控制人张的第二大股东。
事实上,在朱购买健康元的半个月前,天津同仁堂就拿到了上市辅导的申请。
还有你为什么选择天津同仁堂?健康元在公告中表示,丽珠集团不仅可以与天津同仁堂合作发展中医药业务,还可以通过其现金分红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现相应的投资收益。
事实上,这并不是天津同仁堂第一次冲刺上市。早在2019年,该公司就从新三板转到了上交所,但一年后撤回了上市申请。再次申请上市的天津同仁堂虽然获得了医药大佬朱的青睐,却引起了北京同仁堂的“愤怒”。
2021年8月,天津同仁堂提交招股书后,北京同仁堂一举将天津同仁堂告上法庭,案由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其中一个最大的诉求是停止使用同仁堂的名称,改企业名称。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不得含有同仁堂或与同仁堂近似的字样,并赔偿经济损失5000万元。
同仁堂名称之争的源头始于100多年前。
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是乐显扬。天津同仁堂的创建,始于1852年的女婿张将自己的“张家药店”改名为天津同仁堂。
经过时间的沉淀,天津同仁堂于2002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北京同仁堂的大股东是北京,而天津同仁堂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和高,他们在公司上市前持有59%的股份。
也就是说,北京同仁堂和天津同仁堂在股权划分上没有任何关系。
天津同仁堂不仅知名度远不如北京同仁堂,其2021年10亿元的营收也远不及后者的146亿元。不仅如此,天津同仁堂的三大支柱产品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血管康复片占公司收入的80%以上,但都是中成药,不是保密配方。
不仅如此,与大多数专注于销售的制药公司一样,天津同仁堂2021年在https://www.zhucesz.com/,的销售成本为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https://www.zhucesz.com/'s的收入。与高销售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公司的研发;2021年d投资仅为3413万元。
一旦上市,这些就是另一回事了。毕竟同仁堂的口碑是众所周知的。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潘婷婷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对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认定,主要看北京同仁堂引用的权利商标与天津同仁堂使用的商标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或者服务上是否构成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是否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解或者认为存在特定的联系,容易造成混淆。”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同仁堂相关工作人员向市场表示:“这个官司是北京同仁堂集团和天津同仁堂之间的事,与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无关。”市里已经联系了天津同仁堂,但对方没有回应。
潘婷婷认为:“如果天津同仁堂构成侵权,需要根据判决停止侵权并进行赔偿,其名下的商品或服务不能再使用该商标,对其后续经营和商业信誉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IPG首席经济学家白文喜也认为:“如果天津同仁堂不能上市,可能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利于股东投资收益和顺利退出。同时,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股东权益和收益。”
也许朱没有料到,这一次半路上会冒出一个“程”来。毕竟,他是20年前的“程”了。
02.玩弄资本的医疗大佬
1993年,31岁的朱花9万元买了一个医院的黄褐斑偏方,从老家河南新乡带到深圳,打造了一款女性保健品“太太口服液”。当时“太太口服液”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现在年轻人追求的玻尿酸和水光针。
尤其是央视毛阿敏的广告《真心永在我心》,不仅让这个品牌一炮而红,也让朱赚得盆满钵满。
他回忆说:“这个广告一播,我们的订单就像雪片一样,好几个点钞机都坏了。”
在保健品大赚一笔后,朱通过收购老牌上市药企丽珠集团,成功转型进入医药轨道。
2001年,朱带着17亿的集资款到了当时红极一时的丽珠集团,在东升集团、华源集团、哈药集团、光大(集团)公司的僵持中,拿下了丽珠药业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朱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已经观察丽珠集团五年了。入主丽珠集团几个月后,朱说,“从我参与收购的第一天起,我就想,我一定是最大的股东。”
与以保健品起家的太太药业相比,成立于1985年的丽珠集团是一家生产仿制药、生物制药和原料药的传统制药企业,尤其是丽珠得乐这一王牌产品,多年来一直称霸胃药市场。早在2001年,其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元。同时,丽珠集团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年销售额一度突破10亿元。
可以说,在从保健品赚到第一桶金后,朱成功利用资本的杠杆撬开了医药和个人财富的大门。
2001年,太太药业上市。2003年,朱将公司更名为“健康元药业”。深圳海滨药业和久益实业的原料药均由朱收购。
其中,丽珠集团不仅是健康元的重要“摇钱树”,健康元在https://www.zhucesz.com/持有股份,而且为健康元贡献了最大的营收。如今丽珠集团业务主要以化学仿制药为主,健康元主要以原料药业务为主,并覆盖保健食品OTC板块。
2021年,健康元营收159亿元,净利润https://www.zhucesz.com/亿元。丽珠集团收入(不含丽珠单克隆抗体)为https://www.zhucesz.com/亿元,健康元净利润为https://www.zhucesz.com/亿元,占比67%。然而,在以前的支柱业务医疗保健领域,2021年的收入只有1亿元,在https://www.zhucesz.com/,占不到2%。
虽然依靠资本运作,朱构建了庞大的医药资本版图,但面对仿制药时代一去不复返、医药集采常态化、创新药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虽然朱早已未雨绸缪,但其在医药领域的实力远不及恒瑞医药和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