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板块,有三类公司是我持续关注的,具体如下:
资本:蓝象资本、北塔资本、桃李资本、鲸资本、宋庆基金、真格教育基金等教育巨头:好未来教育、新东方教育、跟谁学、猿辅导、作业帮等。地产集团:万科教育集团(深圳美莎/上海德英乐)、博士乐教育集团、海亮教育集团、阳光教育集团、绿地教育、金地教育、旭辉教育(钟旭天下教育集团)、金茂集团(普济教育)、世茂教育集团、卓越教育等前两类应该是听到最多的。他们是教育界的大人物。第三类就像漂浮在教育海洋中的冰山——看起来不大,但水下部分巨大。
地产集团万科、碧桂园很早就把业务版图拓展到教育领域,这并不奇怪。房地产是从配套教育的角度出发的,最初的办学经验也是从联合办学中获得的,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业务板块。万科也承认,一开始只是被动教育。
随着房地产政策的收紧,房地产开发商也在自身资源范围内寻求新的业务突破。教育是自然的选择,不仅是“学区房”,产业多元化也是如此。
从业务内容和发展阶段两个方面来看看这些地产教育集团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
一.发展阶段
通过研究这些房地产教育集团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发展水平;
一级:教育业务独立发展(官网,控股集团,不再展示)
碧桂园-博世教育,万科-梅沙教育/德英乐教育
第二层次:教育业务有一定规模,是集团非常重视的业务(控股集团官网可以看到)。
控股-阳光教育,金地-金地教育
第三关:宣布进入教育市场,但业务规模较小(官网,控股集团,隐形)
金茂-普济教育,徐汇-钟旭天下教育
在金地集团官网曝光教育业务阳光控股在官网集团二曝光教育业务。业务内容
公司教育集团的业务结构也差不多。
地产集团的业务版图和大家的业务差不多。很好理解,学校业务归自己,学校配套业务是必须的,课外培训机构的业务可以盈利,可以上市。
2018年幼儿园不能上市后,大家把目光延伸到了双语高中和国际高中,其次是课外培训业务,同时高等教育业务也受到了青睐。
碧桂园博思教育集团的业务布局参考了地产教育集团第一家上市公司博思教育。从一开始相对单一的国内K12教育学校、幼儿园,通过并购、业务品类扩张,逐步完善自身业务布局。
期间收购了三所海外K12学校,英语培训机构品牌伊莱、职前DBC、研学营规划建设品牌魏碑凯英、留学品牌加焦波和企网学院、艺考品牌杭印象、择校品牌上学。
再加上其原有的师资培训业务和营地业务,老板音乐的业务版图越来越大,实际布局是教育科技,相信也可能通过收购实现。
在博施乐的基础上,更多的房地产教育集团正在根据类似的内容布局业务。
学校业务:利用地产品牌及相关行业优势,在二三四线城市寻找轻资产学校业务,将品牌蓝图拓展到更多城市;
学校配套业务:在教育信息化、住宿管理、校园托管、师资培训等方面。目前业务扩张主要通过收购、兼并、孵化来完成;
课外培训机构业务:为挖掘学员现有业务,满足上市收益需求,将收购一系列教育业态。目前最一致的是纪律训练、素质训练、营地教育;
想象一下:
1.在未来
2.线下培训机构可能需要选择相应的团队或体系;用哪个课程,用哪个智能硬件,用哪个教育系统;
3.在线交付能力是所有机构必备的基础能力,在线教育将逐渐回归工具属性;
4.教育的渗透能力和首要地位将继续提高;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生时间的竞争。不管是从网上还是家里的培训机构,除去上学的时间,剩下的就是大家争夺的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