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咖啡豆都有了名字,比如“花基”、“月夜”和“甜水”……各种贸易公司都在争夺他们出售的生豆的名字。不仅是高品质的咖啡,就连“哥伦比亚惠兰”、“巴西希拉多”、“晒晒西达摩”等商品咖啡也要单独起个名字。好像生豆没有好听的名字是卖不出去的。
生豆是哪个国家,产地,庄园,品种,处理方式,我们还不知道。有的贸易公司做介绍,有的遮遮掩掩,拒绝透露信息。
给生豆起名的“风气”,绝对不是中国第一个。
拥有百年历史的石光商贸,产品有巴西的“乔克拉”、叶嘉薛飞的“阿波罗”、曼特宁的“曼星”等。这些都是经典产品。哥斯达黎加的La Minita集团,除了拥有自己的咖啡庄园,还收购各个产地的生豆。其产品包括危地马拉的“花神”,哥伦比亚的“模范生”,曼蒂宁的“林动的黄金”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除了贸易公司,咖啡庄园还会为自己的生豆制品命名,比如仅以盛夏瑰丽著称的巴拿马90庄园,以及“利喜罗”、“展望”、“朱丽叶”等产品。
你看,给生豆命名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好听的名字只是为了好卖,也容易传播。比如一种生豆:原产于埃塞俄比亚耶加的比洛亚合作社,生长在阳光下。如果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那就叫“云和云”。三个字总比22个字方便,传播力也会加强。听起来不错,卖得也不错。但是,贸易公司不能只强调“在云端”,不告诉大家云端后面是什么。如果把真实的生豆信息藏在云里,就是对产地生产者的不尊重;或许,那些不愿意透露生豆信息的贸易公司,真的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日前,坤逸咖啡发布维权声明,其独家生豆产品“荔枝兰”被国内另一家贸易公司营销。这种行为是可耻的,但严格来说,他们没有违法,因为坤逸没有注册“荔枝兰”商标,法律不保护未注册的名称。如果你不注册,任何人都可以打电话给他们。看来国内的贸易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作为交易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自烘焙咖啡馆经营者,我有几句话要说。对于交易者:一命名就命名,但是一定要完成生豆信息,要真实不要虚假。如果不能追溯到单个制作人,就不要编造一个虚构的庄园来忽悠我们。致消费者:这个花里胡哨的名字只是表面的,你不用费心去记。如果咖啡很好喝,更重要的是知道名字背后的生产商。同样的生豆,在不同的贸易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名称,同样的两个贸易公司名称后面也可能有不同的生豆。
我的咖啡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