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一个亿,孰轻孰重,益海嘉里的损失将远远不止几个亿。
题主问“益海嘉里的地沟油是用于食用油还是工业产品?”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这件事只有益海嘉里知道。理论上,只要生产出来的油通过检测,益海嘉里的油就可以销售。如果在好油里掺一点劣质油,也是可行的.问题是,益海嘉里这样做划算吗?离三鹿的经历不远了。益海嘉里为了节省一点成本,冒险用地沟油?那不就等于放弃了中国一年200-3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吗?觉得他傻吗?因此,益海嘉里使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概率极低――这不是由益海嘉里的道德水平决定的,而是由其商业利益决定的。(当然,以防监管不到位,个别员工自己糊弄.这是另一回事)
可悲的是,媒体乱来,民众乱作一团,“封杀金龙鱼”的叫嚣在网上不绝于耳。即使辟谣,道歉,公众的反应也是“后台真硬”“很和谐”“看来金龙鱼真的用了地沟油”“金龙鱼即使没有地沟油也是转基因,所以不会买”……一对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是屎。最精彩的是《https://www.zhucesz.com/企业号》上的一个高价帖子,它提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论点:“为什么‘嘉里粮油’和‘嘉里油脂化学’如此接近?就是为了方便偷偷把地沟油加工成食用油!”艾玛,我去!阴谋论的神逻辑!辣么说你姐夫住你隔壁就是为了方便和你出轨?阴谋论从来都是基于没有证据的谣言。为什么有些阴谋论在我国更容易被接受?民智如此,企业真的欲哭无泪。
话说回来,益海嘉里钻进了这个“于飞”。你有错吗?是的,我们人民的智力不高,在不专业的媒体和无良阴谋论的煽动下,我们会失去正确的认知。我们就是这样一群素质低下的人;那么,你真的想和我们益海嘉里做生意吗?你还想赚我们这些低素质的人的钱?想吗?那你就要忍着!服从我们低素质人群的认知习惯!中国有个成语叫“瓜田历下”。你明白了吗?处理可再生能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为什么要用食用油专用车拉地沟油呢?就好比你家有个儿子开婚庆公司,另一个儿子开殡仪馆。为了省钱,你还得让你开殡仪馆的儿子开殡仪车去拉新娘结婚。哎,你有没有考虑过客户的感受?对你来说,只是一辆车。所有的车都是拉人的,只是把人拉到目的地,没什么区别。但是对于客户来说,传达的信息太差了,人家不冲上去砸你的头就是文明。对了,既然你们食用油公司叫“嘉里”,那处理地沟油的化工厂能不能改个名字,不叫“嘉里”了?一个上油,一个下油,分清楚才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从前有一家公司叫“活力28”,是国内生产洗衣粉的龙头。“活力28,沙市日化”的口号响彻全国,辉煌的时候占了70%的市场份额(那时候还没有神秘、奈斯、立白)。后来我也不知道这个公司是怎么回事,就把头熏了,扩大了,开发了洗发水,卫生巾,农药,都用上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农药也叫“活力28”,但是他们怎么忍心在洗头的时候或者来例假的时候用“活力28”……甚至喝一瓶矿泉水都叫“活力28”?呸!闻起来像洗衣粉!这个企业现在怎么样了?呵呵,生不如死。这种品牌命名延伸的禁忌,益海嘉里的一些高管一定懂。但是广告部不会管一个化工厂的名字,公司高管可能忽略了这个“小问题”。他们可能觉得我们是化工厂,我们不做B2C,所以不用管这个理论,取个名字就行了。他们哪里会想到呢?现在,有一天,在天津这个地方,他们被一个倒霉的记者盯上了,他们一头雾水,惹了“于飞”。如果当初你稍微谨慎一点,改了名字,观众的大脑认知分类早就把“嘉里石油化工”归为“另一家公司”了;人民网上举报不会造成这么恶劣的后果。说起来,公司改个名字也不会花几个钱。如果我们早点这么做,益海嘉里也不会沦落到索赔1亿的地步。
综上所述,益海嘉里的“于飞”真的很倒霉,但是花钱买它是个很好的教训;这个好案例不仅属于益海嘉里,也属于其他任何一家食品相关企业。
我是麻木不仁的代言人徐慧琳(微博;Tik Tok;订阅微信“麻木不仁代言人”)。
专栏:广告不正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