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记者陈红
通讯员洪芳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15个“信用记录关爱日”。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自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与省发改委、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开展“征信修复百日行动”以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坚持短期管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实施征信合规监管,加大征信宣传教育力度。“征信修复”乱象治理初见成效。
据了解,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公布了专项治理对象,界定了专项治理企业类别,公开征集查处“征信修复”乱象线索。目前,通过各级市场监管和发展改革部门开展的机构专项调查,全省已排查出600余家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带有“信用信息”字样的企业。此外,组织金融机构宣传政策,对在银行开立带有“征信”字样基本账户的企业进行告知和指导,并进行风险排查;监控非法金融广告,将“信用修复”、“信用粉饰”、“信用铲”等关键词纳入信用监控范围,开展线上线下排查。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主动查处一起武汉某公司在多家网站发布“信用修复”培训的事件;中国银行仙桃程楠新区支行成功拦截一起“信用修复”诈骗案;十堰市破获一起“信用修复”诈骗案;中国人民银行孝感中心支行截获一起向死者家属进行“信用修复”的诈骗案。
截至2022年5月底,全省共推动处理相关企业458家,其中注销企业54家,变更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208家,将196家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清理违法广告670余条。荆州、十堰、黄冈、孝感、潜江、天门、仙桃等省内7个市州完成了“征信”字样机构清理工作目标。此外,还将通过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向公众普及征信知识,从源头上遏制“征信修复”乱象。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赤壁市支行、市场监督管理局赴湖北某公司开展“征信修复”乱象联合行动。该公司承诺将尽快删除并更改其业务范围中的“征信”一词(通讯员供图)
[典型案例]
公司发布“信用修复”培训广告,监管部门要求删除。
在武汉,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今年5月发现武汉某公司在某网站上发布广告,内容包括信用修复技术培训介绍和部分修复案例截图。经核查,该公司在5家网站发布了501条与信用修复培训相关的广告。经省通信管理局确认,发布广告的5家网站中,有3家是备案网站,2家不是。在告知该公司存在违规行为后,三家网站迅速删除了相关广告,同时将“信用修复、信用洗白、信用铲平”作为网站屏蔽关键词;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联系该公司负责人,要求该公司主动删除两个未注册网站的相关广告。公司法人承诺不发布类似违法广告,不开展“信用修复”相关业务。
在黄石市,中国人民银行黄石中心支行发现辖内某企业的经营范围包括“企业征信业务、个人信用修复服务”一项
最近,仙桃市的一位客户到中国银行仙桃程楠新区支行打印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客户接到报案后,催促银行帮他转账。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得知,该客户因信用记录不良无法申请贷款,于是找到一位自称只需8000元就能修复个人信用的“王老师”。这次客户是来给“王先生”转账的。听完客户的讲述,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了媒体公布的与“信用修复”相关的诈骗案例。客户意识到被骗,停止转账,并向银行致谢。
在孝感市,中国人民银行汉川中心支行成功拦截了一起针对死者家属的“信用修复”诈骗案。据了解,一名中年妇女于上月10日前往汉川支行信贷窗口,希望查询其已故丈夫陈某的个人信用报告。工作人员得知,陈某已经去世三年了,但他的手机上却收到了欠费通知。工作人员给客户分析了短信的疑点,告诉她这是最近宣传的“信用修复”常见骗局之一。诈骗分子利用死者家属的无助心理,冒充银行催收客服,声称不良个人征信会对家属和子女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从而诱骗他们将钱转到指定账户。
在随州市,6月2日上午,梅小姐到中国人民银行随州中心支行征信服务大厅咨询个人征信业务。原来,他通过一款手机应用申请贷款时,该应用的客服要求他支付贷款金额为30的验卡费,并表示如果不支付验卡费,后续会对他的征信产生影响。征信工作人员在向当地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会对案件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说明,以便及时为客户挽回万元损失。
以修复征信为由,骗取1万元,两地警方联合侦破此案。
2022年3月12日,家住十堰市茅箭区的刘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因为自己的征信报告出了问题,所以要通过贷款转到指定账户“搞定”。刘信以为真,先后通过支付宝、中国银联快通、微信共借款1万元,转入对方指定账户。4月1日,刘在某银行网点显示屏上看到“信用修复是骗局”的宣传标语,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报警。十堰市茅箭刑侦立即配合江西刑侦开展案件侦破,最终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刘抓获。经初步审查,嫌疑人在湖北、江西等地诈骗7人,涉案金额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