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最后一家公司是面试的必要环节,但是问太多问题就要意识到这可能不是简单的招聘。很多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打听竞争对手的开发进度、产品方向、数据指标等商业秘密。这种情况最容易遇到的是工作3年以上的中层员工,因为资历太少的员工无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中高层管理者的人也不容易被勾上。
2.如何判断面试官是正常提问还是设置信息?第一个标准:少关注你,多关注你的部门和团队。比如他问“你们部门有多少人,团队结构怎么样?”
3.第二个标准:不要把重点放在你的能力上,而要放在你的产品上。比如不要问“你在XX项目的开发中承担了什么样的任务?”,问“什么开发流程?产品到了什么阶段?”
4.第三个标准:不要关注你经历的全貌,而是抓住某一个项目去要求细节和技巧。关注你能力的人,一定会看你在所有经历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最新的项目。如果对方一直问你公司目前的利润率,新增成本,留存率,日常生活,很可能得到信息。
5.如果以上述标准来判断,你认为面试官只是好奇,没有恶意邀约,那么你的回答可以是“重方向,轻细节”,既能体现产品设计或流程梳理,也不用吹大太多细节,做到诚实专业。
6.如果你判断面试官是在收集信息,那么就适当的转换话题。你可以把讨论的重点转移到其他项目上,比如:“我又做了一个项目。虽然这个项目不是公司的重点项目,但我也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我给你讲讲吧?”或者回到你的能力上来,比如“关于刚才我负责的方面,我想给你多讲讲我克服的困难。”
7.也可以提问。如果对方表现过激,那么你也可以直接回应“机密数据和技术问题不方便透露”。你也可以问他“如果你的员工出去应聘,你要他告诉其他公司吗?”用礼仪展现职业素养。
8.终于忍无可忍了。如果以上方法你都已经用了,对方还是不收敛,那就不要拐弯抹角了。反正他们的目的肯定不是雇佣你。就起身说:“不好意思,这个职位可能不适合我。以后再合作吧。”然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