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底。每年年底,作为会计,每天都需要和时间赛跑!
不仅要盘点仓库、清查资产、核实账目,还要对账、结转、结算;各种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各种财务报表、统计报表、预算报表和税务报表;有年终总结,报表分析等等;人们不知所措,不知所措!
您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了解财政部的新政策,以及新的税收政策、公告和条款。
因为每一个与企业相关的财税政策和公告条款都很重要,不学习是不行的!
每天加班到深夜,甚至做梦都在查账做报表。
作为一名会计,我最清楚年底会计的日子有多难熬!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在年终结账前处理好涉税事宜,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减少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工作量,降低税务风险。
因此,企业的年终结账非常重要。年终结账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企业所得税最终汇算清缴能否顺利完成,也充分体现了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嗯,今天会计让我给大家讲讲年底结账,期末结转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让你在年底轻松应对。
首先是“结转”的概念
所谓“结转”是会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具体业务。通常是将一个会计科目的金额(对于损益科目)和余额(对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科目)转入该科目或另一个会计科目的做法。这种做法叫做结转。
它是指在期末将一个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个账户。这里涉及到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来说,结转后转出账户不会有余额。
二。“结转”的目的
1.以便结算该帐户的余额;
2.以便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
3.以计算当期损益和实现利润;
4.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
三。月末结转的基本流程:(以工业企业为例)
1.制造成本结转
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
直接生产成本可以在发生时直接借记“生产成本”,但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间接成本可以计入制造成本之间的结转成本:
借:33,354制造费用,33,354间接费用,工资等。
贷款:银行存款/应付员工工资/原材料等。
期末结转到产品的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33,354间接费用
贷:制造成本33,354工资等。
2.结转产成品成本。
产品完成后,对产品进行检查并入库。“生产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反映在产品的成本。
借:库存商品—— a产品
贷:生产成本33,354直接材料
3354直接人工
3354间接成本
3.结转已售出产品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a产品。
4.结转增值税。
(1)、科目设置
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每月月底核算未交增值税、多缴或预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缴纳情况。
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应在“应交税金3354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转出未缴增值税”和“转出多缴增值税”栏目,记录一般纳税人企业每月末转出的未缴或多缴增值税。
一般每月月末,应将“应交税金3354预缴增值税”明细科目余额结转至“应交税金3354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应付增值税、多缴增值税、预付增值税或
月末,企业应将当月未缴增值税由“应交税金3354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缴增值税”明细科目;如果月末投入大于产出,预计不抵扣增值税,则不做账务处理。
如果增值税预计在月底支付: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月末,如果企业多缴或预缴了增值税,还应将当月多缴或预缴的增值税从“应交税金3354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时已交增值税)
应纳税额——预缴增值税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缴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未缴纳的增值税。
下个月支付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3)会计处理实例
【案例】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企业。2020年12月“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信息如下:
借方金额(进项税26000元),贷方金额(销项税28000元),已缴税款5000元。
本期实际应缴纳增值税2000元(28000-26000元),实际应缴纳金额小于已缴税款(5000元)。该企业本月多缴纳增值税3000元。
期末,会计处理应如下: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3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3000元。
(4)增值税科目年末结转(仅限年末)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的三级明细科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的未交增值税和转出的多缴增值税,一年可能累计数十万余额,所以年末的增值税需要结转。
如下所示: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项下三级科目,年末冲减摊平。
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发扬光大!
有用:输入保留的余额。
无用:已缴销项税,已抵扣进项税,未缴增值税转出过渡科目,多缴增值税转出。
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5.期末结转损益(费用类)
根据标准,到会计期末,费用账户应转入当年利润,期末无余额,以此计算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款: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税和附加费
非业务支出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成本
所得税费用等
6.期末结转损益(收益类)
在会计期末,收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将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每个收益账户的余额应为零。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
7.年末结转当年利润(仅限年末结账)
年末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如果是净亏损,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向相反。
盈利时间: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损失时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备注:如果年初利润分配到借方,说明以前年度亏损,用本年结转的利润弥补。弥补后,余额仍在借方,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仍有亏损需要弥补。
1)本年利润反映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2)通常每月结转一次,通常会有余额
年末,如果当年利润结转后利润分配余额在贷方,净利润按法定程序分配盈余公积和股利后,应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明细科目,结转利润分配科目中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无余额。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通过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备注:
1)法定公积金和任何公积金应以净利润为基础计提,而不是以所得税汇算清缴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计提。
2)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可以从其名称判断,“法定”必须提取;“任意”是指你自己决定提取。
3)法定盈余公积金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必须提取的公积金。其提取顺序为弥补亏损后当年税后利润的10%。
4)法定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增加资本。但是,企业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法定盈余公积的余额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5)任意盈余公积金是根据公司章程和股东会决议从公司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决议,可以提取任何公积金。是否提取任何公积金,提取比例由股东会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和盈余情况决定,法律不做强制性规定。
宣布现金红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A股东(小企业会计准则称为应付利润)
贷项: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备注:
1)应付股利在年末利润分配中计提,不要忘记代扣个人股东税;
2)扣缴义务人将纳税人应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通过扣缴义务人的经常账户分配到个人名下,收入所有人有权随时提取。
在这种情况下,扣缴义务人将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分配到个人名下时,应视为该所得的支付。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代扣代缴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
结转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33,354应付股利/应付利润
备注:
1)结转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贷方余额为累计未分配利润金额;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累计未弥补损失金额。
2)结转后,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应无余额。
还有二十天左右,2020年就结束了。但是不到最后一刻,会计们的忙碌是不会停止的。
总之,在年底结账前,要特别提醒老板和会计人员,每一个会计科目都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准确核算,未入账的收入、成本、费用都要入账。如有差错,应及时更正账务调整,否则可能多缴税款,甚至会被税务局请去“喝茶谈心”!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