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我的公司名称可以被他人用作商标?
答:公司名称对应的是经营主体,公司的“字号”,商标对应的是产品和服务。一般来说,一个是公司名称,一个是产品名称。而且两者的审批机关不一样,一个是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个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所以注册公司不代表别人不能用你的公司名称做商标,反之亦然。注册商标并不意味着可以限制他人使用该名称作为公司名称(“迟明”商标除外)。
2.我注册的省名,注册资金高。我必须付更多的税吗?
答:这是一个常见问题。税收问题敏感,涉及面广。这里通俗的解释一下:纳税的多少主要(记住,主要是)与企业的行业和收入有关。相比之下,省名的好处比注册资金更值得关注。当然,我们还是建议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如果你的企业只在城市发展,就不需要加冕。如果你的客户不在乎你有多少注册资本,你也不用折腾。一句话:只有负责任,你才能做得很好。你要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个合理的注册资本,更好的帮助公司发展。什么都不要说,填好就行了。在成人的世界里,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3.我赢得了省名。别人不能用这个公司名吗?
答:一般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但稍加限制就更准确了。在同一个行业(见公司名称中的行业)和对应的地区,基本上别人不能用同一个公司名称,城市名称和国家名称也可以,但不能绝对说在某些地方,某些政策可能导致某些相似行业的名称相似。这个不能完全避免,但也是小概率。
4.我认为我的公司名称和品牌名称是相同的,好吗?
答案:问题1有答案。审批机关不一样,必须分不同的点。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得到满意的公司名称,因为要对比的范围一般在城市和省份,而商标就更难了,因为要对比全国的数据,平均每天申请量2万个,所以大概的概率很大。那么如何尽量让公司名称和商标名称一致呢?建议执行以下操作:
第一,注册公司前,找个代理公司做商标和店名的双向搜索。因为必须先注册公司(除非购买商标),所以最好制定商标注册计划,而不是先注册公司再申请商标。结果发现商标根本批不下来,然后就要修改公司名称。
第二,申请商标时,至少多申请一个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的名称可以选择包含首选方案的名称,以提高注册成功的可能性。比如主应用是“珍珠”,备选方案是“掌上明珠”。
第三,通过商标设计加入商标的英文或拼音元素和纯图形元素,然后分别申请,防止一个元素不被认可,仍然可以和公司名称结合,保证受众的认知不会有太大变化。
请注意,商标被驳回并不意味着你侵权和违法。使用不当是常见的违法行为。比如你在没有拿到证书的情况下,已经在名字的右上角标注了你的商标。如果按照前面的一、二、三步走,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了。文/两个一样。
双方的精华。
最近和一个非洲的客户聊天。客户要求提供某一产品的报价。然后聊天的时候客户问我你是外贸公司还是工厂?我告诉客户,有些产品是我们自己工厂生产的,有些是代理其他工厂的。
原因是我们在阿里上上传产品的时候,为了增加产品的曝光和查询指数,会上传很多属于这个类别的系列。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工厂是做儿童自行车的,但是如果你只在阿里上上传儿童自行车的图片,不仅关键词少,转化率也会很低。所以为了充分利用网站,我们会选择多个系列,比如户外骑行,健身。
这时候客户看到这个网站就会很杂,把所有的产品都做出来,显得不专业,更像一个杂货铺贸易公司。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最好的说辞就是某个产品的生产商和其他产品的贸易商。
当客户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然后非洲客户问,你知道这家公司吗?他也是河北人吗?然后我问:印象不深。你们互相做生意吗?客户说和这家公司合作过,但感觉是纯贸易公司。问:为什么这么说?客户回答:“因为你不了解这家公司。”言下之意,如果这家公司是工厂,我应该知道。在客户的印象中,国内的厂家可能比较少,应该比较熟悉。是不是说明客户的回答有点短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接客户呢?
如果你告诉客户,你认为客户是对的,你是否在一定意义上诋毁了我们的竞争对手?况且别人的货源质量也很好。很大程度上,我们贬低别人并没有抬高自己的意思,只是给客户留下一种被出卖的印象。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说,只是“哦”了一声,把话题换到另一个地方,似乎是对客户的不尊重,也可能显得我们情商有点低,不能理解客户的幽默和含蓄。
如果你告诉客户这个公司确实是工厂,那无异于把客户直接推到竞争对手面前,充当别人的参照物。除了谢谢,顾客可能没什么可说的。那么我们与客户沟通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不能直接诋毁对手,也不能给对手太高的评价,所以我跟客户说,我不知道这个公司是纯贸易公司还是工厂,也不能因为不知道就说人家不是工厂,因为中国很大,河北也很大,有几千家企业,不认识很正常。就拿我现在所在的一个小县城来说,一条街上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工厂,厂名都不一样。所以你说的这个企业我不知道很正常。为了验证我说的话的可信度,我还在一条街上录了工厂门口的视频给客户看。
这样一来,第一,我理清了客户因为“我没印象”而跳到的定义;第二,我确认了我说的话的可信度,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第三,我已经让客户相信我们是某个产品的工厂;第四,我没有给竞争对手任何过高或过低的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保护了竞争对手。
当然,给客户看完一条街的视频后,别忘了吹嘘自己现在所在工厂的规模,能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达标要求,最新的排产情况和款式,这样客户就能上一层楼的了解到可靠的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对与错,好与坏,是与不是,在这些肯定的话语中还有很多东西,而往往正是这些不确定的东西,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所以很多时候,对于客户的一些敏感话题,比如你能告诉我一些做你产品的工厂吗?你能告诉我一些贸易商的公司名称吗?我们可以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来回复,不会给其他公司带来任何麻烦,也不会给自己添乱。
双方的精华。
上一个:
外贸:如何利用疫情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