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升电信网络诈骗预警防范能力,继全国手机卡“12381诈骗预警劝阻短信”、“一卡查”等服务后,工信部研发了反诈骗利器,面向社会公众推出“反诈骗名片”服务。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投入大量警力,对正在被电信网络电话诈骗的人员进行警告、劝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群众将公安机关预警电话误认为诈骗或骚扰电话而拒绝接听的情况,影响了预警劝阻的成功率。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工信部反诈骗中心联合国家反诈骗中心,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推出“反诈骗名片”,标注和提醒各级公安机关反诈骗预警劝阻电话号码,帮助群众有效识别电话来源,进一步增强预警电话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温馨提示
如果接到标有“防诈骗名片”的预警劝阻电话,可以放心接听。如有疑问,欢迎拨打96110咨询。
遭遇冒充“公检法”的诈骗!
广州警方为受害人挽回损失320万。
6月17日10时41分,番禺区反诈骗中心接到广州市反诈骗中心紧急预警信息:一名受害人被冒充“公检法”行骗,并已与骗子通话半个多小时。
接报后,番禺反诈骗局民警王、刘、吴和辅警一起展开劝阻工作。反诈骗民警多次电话联系事主,但事主手机一直占线。警方估计很有可能是启动了呼叫转移模式。
劝阻员陈骁立即向市反诈骗中心申请进一步劝阻,并添加了受害人微信继续联系受害人。警察王、刘和吴联系了受害者的丈夫和一个朋友,请他们帮助寻找受害者。
一个小时后,从受害者的丈夫那里传来消息,受害者正在回家的路上。根据受害人丈夫的描述,受害人先后向骗子透露了7张银行卡的信息,涉案金额共计320余万元。陈骁立即提醒丈夫尽快修改银行卡密码。同时,番禺区反诈骗中心责成辖区派出所立即出警寻找受害人。
中午12点52分,辖区派出所民警找到了受害人。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受害人陈女士终于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
原来,陈女士接的是一个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男子打来的电话。男子称陈女士名下的社保卡有违规报销医疗费用的记录,需要配合调查。
陈女士以“自证清白”的身份,在男子的指引下添加了骗子QQ,并提供了家中所有银行卡的存款信息。所幸她劝阻工作人员不知疲倦地寻找,及时制止了她的转账行为,避免了损失。
广州反诈骗中心提醒
1.凡是通过陌生电话等部门自称“公检法”,通过网络出示“警官证、逮捕令”,索要电话笔录的,都是诈骗!
2.凡是自称“公安机关”要求通话保密,配合调查,接受资金审查,证明自己清白的都是诈骗!
3.如遇可疑情况,可拨打96110求助,下载国家反诈骗中心APP,关注“广州公安”、“平安广州”、“广州反诈骗服务号”等官方微信官方账号,学习防骗知识。
来源:广州日报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