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学生在适应老师的同时,老师也在适应学生。
在学生对新校园不熟悉的同时,老师也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新同学的气质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毕竟现在的孩子和自己的想法很不一样。
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毕竟他们的玩具不再是泥石,而是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
作为各种考试的开始,老师把点名单上的学生名字一一对应到学生身上,时间不能超过3天,否则学生和家长都会投诉。同学之间认识也是一样的时间限制。
但是作为一名新老师,张老师正在接管她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批学生。本来她是充满激情和自信的,觉得认识他们只需要一天。但事实证明,开学已经一周了,班里大部分同学的名字还是不符。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的名字太戏剧化了,或者是生僻字,要在通话清单上用拼音标明,不然谁看到都会搞混。要么谐音梗,只要你叫出学生的名字,班里的学生都会嘘。
这样,对自己的激情是一种极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就算能慢慢克服,学生们会配合自己吗?为什么现在的父母给孩子起这么奇怪的名字?我真的不明白。
父母不希望孩子的名字相同
个性化在现代人的思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容易撑起一个卑微的名字”这句老话已经不存在了。别说是尴尬的“贱名”,还挺满意的。一分钟十个热门名字,现在的家长都不认可。
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孩子的名字和别人的一样,那就和撞衫一样尴尬了。更何况撞衫之后,还能赢,还能比赛!如果名字相同,如何区分彼此,争夺更高的职位?
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创新,很多单词和谐音词干的名字自然也就随之而来。毕竟每个家长的三观不同,最终确定的名字很难重合。
但是,一味追求名字的独特性真的是一件好事吗?我们看到多少孩子因为名字谐音而自卑羞愧。我甚至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是个笑话。
虽然孩子的名字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只要叫一天,对孩子的伤害就是不可逆的。这样,父母在选择名字前一定要三思,不然就是自己的孩子!
在名字上用力过猛。
有些父母给孩子取奇怪的名字只是为了弥补过去的遗憾。或许你的名字很平庸,你可以在人群中找到成千上万个同名的人。
我也因此变得平庸,但我很羡慕那些名字里有特色的人,总觉得他们在名字里赢了。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学校生活中,人们都会因为名字而得到一些优待。
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内心的想法,导致自己用力过猛,取了一些生僻字的名字。但其实这样的名字不但不会增加所谓的好感,反而会让很多人避之不及。
因为这个生僻字只会凸显自己水平不够,文化背景堪忧,不然怎么可能连这个字都不认识。越是这样想,有这个名字的人越会被周围的人孤立,最后适得其反。
都说人如其名,一个人的名字会向陌生人透露一些自己的气质。虽然没有科学联系,但却是真实的。一个文静的女孩会很温柔可爱,一个叫跳跳的孩子会很活泼。
但名字毕竟是个代号,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家长也不必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精力。也许有些随意,但也能得到一个快乐的名字!
你给孩子取名的时候,用了多长时间?谁做的最后决定?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