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
关于“工作欺诈”的若干话题
上微博热搜榜
这种骗局再次引发热议。
典型案件
今年4月中旬,阿芳(化名)在网络求职平台上发布求职信息,应聘前台、客服等岗位。后来有个自称是北京某网络公司的工作人员给阿芳打电话,说可以足不出户上班,开出了不错的工资福利。方愉快地答应了一声。
4月17日,该工作人员再次给阿芳打电话,让他在入职前下载一个“考核软件”。评估内容是搜索他住处附近的公司名称。第二天,“评估员”把阿芳拉进了“评估组”。群里还有其他求职者,考核内容是转大数据。“评估员”声称三次转账可以提现,6万多可以提现9万多。
随后,阿芳分三次向对方账户转账1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资金。转账后,“评估员”称因数据错误无法提现。阿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骗局,而是按照“评估员”的要求继续向不同的账户转账。
一天之内,阿芳转了7笔资金共计20多万元。第二天,阿芳继续向对方账户转账,试图将之前转账的钱取出,结果一直未果。考核期三天内,阿芳转账17笔,金额110多万元,其中80多万元是借款,另外20万元是阿芳通过多年工作积攒的血汗钱。
直到4月19日,阿芳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立即报警。
鉴于频繁的工作欺诈
警方梳理出四类求职骗局。
提醒大家加强防范
#01网上兼职刷信誉#
网上一些所谓的“刷信用”兼职,以“每项任务只需5分钟”、“任务报酬10元至50元不等”、“每天2小时,需要1万多分钟放松”等信息诱骗求职者。与招聘人员取得联系后,对方往往会发来一份工作申请表和工作流程介绍。工作可能就是买各种充值卡刷信誉。如果信誉值达到一定标准,可以返还现金,还会有提成。受害人大额支付时,佣金和本金往往到不了。
反欺诈策略
看到带有“高回报”、“快回报”等字眼的兼职信息,要提高警惕。起初,犯罪分子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只是为了引诱求职者投入更多资金。不要被骗了。
#02等待通知见面“猜猜我是谁”#
面试结束后,对方让求职者回去等消息。很快,应聘者就接到了“猜猜我是谁”“我是领导,明天来我办公室”的诈骗电话。应聘者急于求职,以为这个电话是之前面试部门打来的,一再答应不法分子的要求,不知不觉陷入骗局。
反欺诈策略
求职者一定要去正规合法的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确认招聘人员的联系方式。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不要随意将贵重物品、证件或钱财交给他人。如果发现自己被骗,立即拨打110。
#03网络设陷阱要求转账#
网上求职的丰富信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找工作的首选方式。诈骗分子利用求职心切,编织各种漂亮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将钱存入指定账户,达到诈骗目的。
反欺诈策略
求职者通过网络应聘时,一定要先确认单位的真实性,不要被高薪福利所迷惑,不要轻易汇款到招聘方提供的银行账户。
#04吹嘘“有关系”,要钱疏通#
诈骗分子吹嘘自己人脉广,人脉广,可以通过“人脉”帮助求职者找到好工作,但需要花钱疏通人脉。当求职者交了钱,骗子往往就消失了。
反欺诈策略
求职者去外地找工作时,尽量和熟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