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种疫苗后
孩子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会出现微小的伤口。如果马上洗澡,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或感染。无论接种哪种疫苗,都可能导致接种部位肿胀、硬结。如果接种后遇到不干净的水,可能会造成接种部位感染。一旦出现肿胀反应,你就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了。
2.频繁而且刚睡醒。
如果孩子有病情且频繁,暂时不能洗澡,以免在移动时加重呕吐症状。孩子不能早上刚睡醒就洗澡,因为早上是最脆弱的时候。洗澡会带走大部分精力,加重身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
3.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
宝宝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如果父母不管不顾地把它留在浴缸里,孩子惊恐的反抗可能会受伤。当你心情不好时,你应该在洗澡前让他们平静下来。
4.当皮肤受损时。
儿童皮肤受损时,如外伤或脓疱疮,不应洗澡。因为皮损表面有伤口,洗澡会导致伤口扩散或被污染。尤其是遇到不干净的水,可能会加重皮肤损伤程度,甚至带来并发症。
5.刚吃饱。
喂奶后马上给孩子洗澡,会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表皮,减少流向腹腔的血液,从而影响食物消化。另外,喂奶后,孩子肚子胀大,马上洗澡可能会引起呕吐。喂奶后1至2小时尽量洗澡。
6.运动后出汗时
孩子新陈代谢加快,运动后容易出汗。出汗是身体放出热量的过程,全身的毛细血管和汗腺都处于开放状态。如果洗澡水温度低,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诱发感冒。洗澡水温过高,会加快血液流向肌肉和皮肤,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或身体不适。尽量把孩子身上的汗擦掉,等体温和心率恢复正常后再洗澡。
温馨提示
除上述情况外,低体重婴儿、水质差的儿童、重感冒发热的儿童也不宜洗澡,以免影响生长发育。如果因病暂时不能洗澡,家长可以用柔软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身体部位。擦完后及时穿上衣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