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记者马佳)“晏殊25号,蜂蜜土豆5斤,5,4,3,2,1,以上链接。”直播间里,主播话音还没落,5000个红薯就卖光了。
从10月31日到11月2日,“双11”正式开售仅三天,烟台地瓜售罄的场景就在蜜蜂惊喜会、罗永浩、胡克等人气主播的直播间反复上演。
此外,在很多人气主播的直播间里,每件商品的支付界面都会弹出“随身带一件”供消费者选择,多为50元以下的水果蔬菜。
没有“年度低价”,也没有“花式营销”。在这场“双11”商品促销大战中,农产品与美妆、家电等产品格格不入,但明星网红、电商平台都在为这种“土”背书。
没有“年度低价”,也没有“花式营销”。今年“双11”农产品以田间地头的“土气”进入大众视野。(图片由图片网提供)
任何促销都不能“秒空”
柴米油盐蔬果不能成为“双11”的主角。主播和平台比谁都清楚这一点。然而,这些产品每天都在工作室出售。
“无论哪个专场,都会有红薯、玉米等农产品的链接,每天都有卖。”自从“双11”直播上线后,主播Kimi每天播完后都会和团队一起整理销售数据。他们惊喜地发现,地瓜、玉米等农产品,尤其是地瓜,10月31日上架,仅半小时就销售一空。
“像红薯,价格并不比以前便宜。只是‘双11’看直播的人多了,我们也很惊讶它能卖得这么好。”Kimi表示,根据电商平台的要求,每次“双11”直播都会投放一些农产品,大部分是季节性农产品,如玉米、红薯、橙子、桂圆干、红枣等。有些和品牌有关联,有些需要和产地负责人有关联。
今年“双11”,农产品在众多电商平台获得高曝光。在Tik Tok,湖北熏肉、贵州酸汤火锅底料、广西手工老冰糖、靖州鱼糕、北海海鸭蛋等农特产品都出现在“山货上透透”区;在天猫上,觉醒、阿虎、岳等5位“再就业男团”嘉宾推荐了来自贫困县湖南永顺、吉林汪清的农产品。短短十分钟,两万多件农产品销售一空,销售额近50万元。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认为,随着农业产业化、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被培育出来,但大部分都是“养在内室,无人知她”。“双11”中,电商平台赋予农产品更多曝光机会,有利于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和知名度。
不看价格就下订单
记者注意到,这些“闺房出身”的农产品坐上“双11”快车后,即使价格更贵,但销量依然较高。
吉林东福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方杰表示,公司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在京沪两地销售非常好。在电商平台上,他们72小时内卖出9万袋大米,成交额200万元。
另一家主营鲜玉米的吉林农嫂食品有限公司也依托电商平台在元/根销售鲜玉米,他们也和更多的头部主播进行了合作。
直播间“相对低廉的价格”更能吸引消费者。“相比其他几百元、上千元的产品,几十元的玉米、红薯很便宜。反正都要吃,就买了就是了。”在“双11”的时候,90后消费者小隋已经连续几次错过了直播间抢购红薯的热潮。据她介绍,也就是“喝水”之后,红薯就被抢光了。
“买甜的
农产品直播隐忧犹存
“电商直播产品一般选择利润较高的产品,农产品利润不高,主播真的不爱选。除非有公益合作,否则农产品很难做专题直播活动。”Kimi承认,但“双11”是个例外。品牌会给农产品很大的支持,主播也会积极参与。
据天猫方面透露,今年“双11”,李佳琪、蜜蜂惊喜会、猎儿宝贝、陈洁琪琪、胡克、丹妮、胡兵等主播都参与了农产品直播,现在已经开始通过商品池挑选农产品,与产地新农交流商品详情。
Kimi也有自己的担忧。此前,她和她的团队已经在直播间卖过猕猴桃。“一个是交货速度。因为和始发地相连,所以当地发货速度有些慢。很多消费者没有收到货就直接投诉或者退货。然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破损、腐烂等问题,对物流的要求非常高。”
“我一般只在直播间买红薯,可以保存很久,运输途中不会变质。”小隋说,新鲜果蔬确实有被损坏的风险,更适合线下购买。
“农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红薯一样,不是一般的大。不可能保证每一种味道都一样甜。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某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相关负责人也一直在尝试农产品直播。据他介绍,一场直播下来,很多产品都卖出去了,投诉量也很大。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产品大小不一”、“有的桃子不甜”等等。
Kimi表示,在“双11”期间,农产品会出现在每一场直播中,红薯就是其中的热门品种之一。但“双11”后,没有电商平台的推动,农产品直播需要品牌商、物流等多方面的支持。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