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东北虎森林公园,东北虎成群结队的争夺放进去的活鸡,据IC图
红星新闻记者|陈一凡李
摄影师|苗瑞哲陶伟
编辑|关丽实习编辑|朱洁莹
2022年7月29日,在吉林珲春举行的东北虎豹节上,喜讯从天而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东北虎数量从2017年的27只增加到50只,东北豹数量从42只增加到60只,呈现向中国内陆扩散的趋势。
《书名号123》出版于清代,东北各山都有老虎。但20世纪初以后,由于战争的影响,森林被砍伐,林区人口剧增,森林减少,猎物稀少.野生东北虎的栖息地正在减少,出现了“人进虎退”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东北虎豹保护力度的加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野生东北虎数量逐渐增多。
然而,虎豹种群稳定繁殖并向内陆扩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实施生态修复,提高栖息地质量,把森林还给虎豹,如何在虎豹栖息地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也是栖息地破碎化的东北地区虎豹保护不可或缺的一环。
01
东北虎可能“生活得有点拥挤”
7月的珲春,阴雨连绵。7月11日,郎建民坐在春华镇宾馆的窗边,等待雨停。
他是珲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从事东北虎豹保护工作20余年,是珲春市东北虎豹保护专家。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廊道调查队(以下简称“调查队”)邀请郎建民进行实地调查,继续跑山。
2022年7月8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珲春林业局巡防队正在巡山。红星新闻摄影记者陶伟摄。
雨后,树林里还挂着露珠,雨滴随波逐流,土地又软又滑,调查组沿着山脊线走。一路踩着枯枝落叶,身着迷彩服的调查人员扒开半高的植物,四处张望,试图寻找东北虎的迁徙路线。
他们正沿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一条调查样线行走。行前,他们围绕连接珲春和东宁的国道G331建立了一个模型,圈定了12条潜在的生态廊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验证其中一条走廊是否适合老虎。
所谓生态走廊,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的栖息地连接起来,方便动物交配、觅食、迁徙的地方。在保护生物学中,生态廊道的功能主要是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其次,它可以让动物每天或者季节性的活动;第三,廊道有利于在种群间传播基因流,避免小种群灭绝;此外,当外部环境发生火灾或其他变化时,走廊的存在可以让物种进行远距离迁移。
“它(生态走廊)是一个三维空间,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老虎生活的每一个栖息地,”吉林省林业研究所生态走廊项目主任周勇解释说。
东北虎根据图虫的创意
东北虎曾经分布很广。清代乾隆年间的地方志《书名号123》记载,在中国东北的所有山区都发现了老虎。但从20世纪初开始,因为战争,森林被砍伐,野生东北虎种群开始下降。此外,林区人口剧增,森林减少,猎物稀少.野生东北虎栖息地持续减少,出现“人进虎退”现象。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道出了老虎的生活习性。成年东北虎一般单独行动,保持相对不重叠的区域。根据俄罗斯的实地研究数据和信息,一个广告
理论上,东北虎种群所需的栖息地面积应该足够广阔。然而,2000年至2007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连续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中国的东北虎已撤退到6个孤立的分布区。其中3个在吉林,分别是大龙岭的珲春和汪清林区;张蔡岭以南的黄泥河、大海林林区;哈尔滨的敦化和天桥岭林区。
有研究指出,野生东北虎的栖息地有村落、公路、铁路等人类生产生活设施。导致家养东北虎的栖息地被分割成独立的空间,严重危及野生东北虎的生存和繁殖。
林间行走的东北虎
要迁移到内陆,东北虎必须有一条绿色通道。珲春,位于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中俄朝三国交界处,既是俄罗斯东北虎向中国传播的桥头堡,也是大多数东北虎向内陆迁徙的必经之地。
此外,珲春也是国家公园中东北虎豹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一个地区能够容纳的老虎数量是有限的,”郎建民告诉记者。珲春有很多老虎。如果老虎过于密集,就会超过资源的承载能力,甚至有疾病交叉感染和种群崩溃的危险。“应该尽快让珲春的老虎扩散出去。”
在东北虎栖息地破碎化的现实背景下,确保栖息地的连通性对于东北虎种群的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生态走廊“是为了帮助老虎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居地”。
目前国内对生态廊道的实地调查较少,调查组选择G331国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G331国道位置的特殊性。
贯穿珲春南北至黑龙江省东宁市,将虎豹公园与珲春西部的一大片林区分隔开来,包括老爷岭、汪清自然保护区、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可以说,东北虎豹要向西进入更广阔的栖息地,必须穿越G331国道两侧的居民区和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
在从珲春到东宁的180多公里的路程中,调查组成员半年多的时间翻山越岭,只为寻找一条虎豹必经之路。
02
探索老虎爱走的路。
"以我为中心,做一个10m10m的样方."周勇走到山林中的一个缓坡上,拿出了他的笔记本。另一名调查队员依次走到样方的四个角落,像报菜名一样报出各类植物的名称:“灌木:胡枝子,六株;金银花,十种植物。草本植物:大蓟、毛茎、茵陈蒿、悬钩子、凤尾蕨、铁线蕨。树木:榆树、水曲柳、胡桃楸……”
除了记录植物种类,调查队员还需要寻找动物的痕迹,如粪便、脚印、卧痕、食物痕迹等。在样本线中,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基本信息,他们可以判断哪一条是虎豹将要走的路。
以东北虎为例,什么样的生态廊道适合它们?周勇说,首先,老虎需要一个隐藏在凉棚和灌溉环境中的身影。“但不能太密集。过高的郁闭度是老虎的另一个障碍。”
林间行走的东北虎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监测中心供图
其次,要考虑它的食物来源。虎随食,需要进一步考虑马鹿、梅花鹿、狍子等偶蹄类动物的分布。
海拔和地形起伏对老虎的活动也有影响。适当的坡度可以降低东北虎豹的能量消耗,而中低山区东北虎的生存障碍较小。原因之一是作为其食物的鹿、野猪、狍子等经常在低海拔山麓或溪谷等平缓地带活动。
水源同样重要,迁徙过程中考虑是否有支流、山溪等水源至关重要。此外,大量耕地、建设用地
沈阳怪坡东北虎园,虎妈和刚出生一周的虎崽在一起。根据IC照片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调查组开始讨论10号样线是否适合作为生态廊道。这条样线靠近珲春河,树木多,植物类型丰富。但是坡很陡,人走一公里左右要一个多小时,而且浑身是汗。这条路适合老虎走吗?
“你不要陡坡,对老虎来说不在话下。老虎喜欢相对平缓的地方,但如果爬山,那绝对是个好去处,”郎建民说。
此外,“灌木丛中有被有蹄类动物咬伤的痕迹,地上有许多狍子的脚印和卧痕,证明此地有有蹄类动物和虎粮。”
此外,这条调查路线还记录了虎豹在中国东北的活动。“所以老虎愿意走这条路”,郎建民推测。
03
为虎豹搭建桥梁
在对这些道路进行实地核查后,调查组在G331国道附近进行了17个东北虎豹栖息地样方调查,发现乔木22种,灌木13种,草本25种,最终确定了下一步13条适合虎豹生存的生态廊道。
他们还考察了4条穿越国道的隧道,发现二道沟隧道、大盘岭隧道、小盘岭朝阳隧道都适合东北虎豹扩散。
但是,调查的13条生态廊道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造,尤其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例如,调查组在实地调查时发现,G331国道沿线多处正在安装护栏。“考虑到野生动物的通行,在野生动物经过的主要路段和路口应减少安装护栏,并拆除设置在东北虎豹生态廊道上的护栏。”
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与监测中心供图
另外,国道车流量大,给野生动物带来了障碍和风险。他们建议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地区设立“减速慢行”警示牌;在东北虎豹生态廊道区域,应在东北虎豹主要穿越点安装红外传感器。当红外传感器捕捉到大型野生动物经过时,交叉点前后150m处的红绿灯就会变成红灯。如遇陡坡路段,应在红绿灯前安装足够长度的防滑带。在东北虎豹繁殖季节和东北虎豹捕食期可以进行交通管制。
交通噪音也会惊扰野生动物,建议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禁止鸣笛”的警示标志。然而,光在野生动物自发利用生物通道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道与林间小路交汇处引入光线,吸引有蹄类动物,有利于虎豹通行。
森林也需要针对老虎和豹子进行调整。调查组建议种植红松、水曲柳、柞树、白桦、紫椴等优势或乡土树种。在退耕还林地将有利于东北虎豹及其猎物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从而逐步形成稳定的顶级森林群落,使东北虎豹猎物种群恢复活力。但在生态系统已被破坏,不适宜退耕还林的地区,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土壤修复和微生物技术等。优先考虑还草于自然状态。
丛林中行走的豹子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与监测中心供图
除了生态廊道是否通畅,迁入的情况也会影响虎豹的迁入。“比如其他地区森林条件差,森林恢复差,植被差,食物不足,梅花鹿到不了那里。如果没有食物,老虎自然不会走,所以恢复和改造栖息地非常重要。”郎建民说。
“保护屠夫和豹子最终会造福人类,”郎建民说。“这里没有老虎
“自然是谁?不是你们这一代人,你们这一代人也没有权利从后代人那里得到分红。”这句话与英国学者苏茜格林在《书明号123》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要捍卫的是自然界的生存权,而不是人类的消费权和发展权。自然遗产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权利,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它。
结束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