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云南、贵州的偏远山区,总有一些奇怪的,甚至是恐怖而残忍的传说。
据说,100多年前,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乡武家寨的四岔河大峡谷上,当时的法国老板为了在两岸悬崖峭壁间成功修建一座铁路桥,在打桥基时活埋了几个中国人。正因为如此,这座桥不仅建造得很快,而且在极端恶劣的气候和使用条件下也很耐用。110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一个未知的地址。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这座桥被称为“人字桥”。
至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中国有800多人死于修建这座桥是真的。已经死了800多人了,所以逻辑上和习惯上似乎可以增加几个“活祭”。
要说在中国建筑史上,流传最广的最残忍最隐秘的习俗,还不算太“打桩”。在古代,人们相信神和风水。很多工程开工前,他们都要祭出活物,活埋在工地里,祈求工程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如果是小桥小宅,杀鸡宰羊还行,但如果是会改变当地空运和风水的大型建筑,势必需要人的生命来碾压城镇。如果不进行“人祭”,那么开工后就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人受伤,多人死亡,工程无法完工。
由于祭祀过程残酷到令人震惊,所以祭祀大多是秘密的,不为大众所知,只有历代从事建筑或风水工作的人才听说过。关于这一点,据说鲁班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书明号123》已经隐晦地提到了。本书内容不仅涉及建筑施工,还包含道学、法术、符咒、篆书等大章。
在书中,鲁班认为工匠在建筑时,一定会破坏当地的风水,惹恼当地的鬼神,所以施工时总会事故频发;为了让建设顺利进行,鲁班也给出了解决办法,甚至提出了让童男童女“守”桥头,童女“守”桥尾的残酷方法,即用活着的灵魂化解鬼神的怨气,同时让这些死去的人成为大楼的守护神。
直到现在,一些大型建设项目仍然被传得绘声绘色,仍然有这种不人道的行为。当然不可信。现在是什么年代?它应该只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发明的,或者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不管怎样,还是来讲讲这篇文章主题“人字桥”的精彩又悲伤的故事吧。
02世界级难题
1895年,清政府在法国的逼迫下,同意修建从支那(今越南)到云南的铁路(滇越铁路)。滇越铁路越南段于1903年建成;同年,中法签订《蜀铭号123》后,法国立即派人勘测路线,绘制蓝图,正式成立滇越铁路法国公司。
滇越铁路起于越南沿海城市海防,从云南固镇入海口进入,蜿蜒翻山越谷,穿越河流,止于昆明,全长约465公里。是中国西南第一条铁路。由于施工技术水平和建设者降低成本的考虑,整条铁路多建在山上。法国殖民者修建这条费力不讨好的铁路,当然不是为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而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掠夺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锡矿。
1907年,滇越铁路(云南段)沿楠溪江河岸向上游修建。当铁路延伸到武家寨陡峭的四岔河峡谷时,法国人面临着一个铁路建设技术的世界级难题。3360滇越铁路从海拔只有91米的楠溪江底爬上这里,铁路里程只有44公里,海拔差居然达到了1247米。根据线路设计的要求,他们必须从山腰穿过峡谷两侧的山峰,并且t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要跨过70米的关口绝非易事;这里虽有高山峡谷,风景秀丽,但人迹罕至,人迹罕至,气候地质条件十分恶劣。修建这座桥,不仅要考虑承载力、施工等物理问题,还要考虑施工界面、高空作业、地质条件、峡谷强风等自然问题。
法国滇越铁路公司绞尽脑汁做了多个建桥方案,最后发现都不可行。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花大价钱咨询全法国的建桥方案。
他们用各种角度的照片记录下现场的各种情况,然后带着勘测数据和设计要求寄到法国,在报纸上公开征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03中标方案
法国滇越铁路公司评选出了八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包括古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方案。古斯塔夫埃菲尔,巴黎艾菲尔铁塔的著名设计师,对申办成功呼声最高。毕竟它建于1889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巴黎铁塔令人惊叹,是人类设计的伟大杰作。
然而,最终中标的不是埃菲尔,而是法国巴登纽依工程公司的保罗博登。他的“次楠溪江桁架肋三铰拱钢梁铁路桥”设计方案不仅满足了较高的技术经济要求,而且以其独特的力学应用和美学价值赢得了各方的认可。
法国威澳钢结构铁路高架桥建于1902年。
这个保罗波顿不是普通人。他是法国中央工程技术学院埃菲尔的大三学生,有两把刷子。早在1902年,他就设计了410米长的法国卫龙奥钢结构铁路高架桥,这使他一举成名。
在这份申请中,保罗博登最初的几份设计草稿都没能让自己满意,他对此很担心。一天,保罗累了,他离开座位,伸展四肢。不经意间,他看到了镜中的自己,顿时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把中国的桥设计成“一横两叉”的形状,以水平的桥面和两个对称的叉作为支撑框架,看起来像一个一叉两臂伸出的“人”字形。
有了这道闪光,保罗博登很快画出了草图,并不断演示和改进。在工程师、技术员和绘图员组成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诞生了一部杰作。保罗设计的这座桥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将剪力转化为轴力,传递给两边坚固的岩石。其巧妙的构思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以其简洁、经济、最适用的造型,在众多征文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法国人不认识汉字。他们把这座桥叫做西南河铁路桥,因为这座桥就在吴家寨下面,它的正式名称是吴家寨铁路桥。但因其形似“人”,又有“人祭”的传闻,当地人称之为“人字桥”;久而久之,人字桥的名字就传开了,既是形象又是传说。因其造型独特,如弩,有人称之为弓弩手桥。
当然,人字桥的名字是在桥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命名的。为了方便起见,本文提前称之为“人字桥”。
04交付
保罗设计的“人字桥”是纯钢结构,应用的技术在当时是世界顶尖的。他知道桥址位于深山峡谷的绝壁上,修建和运输都非常困难。所有的材料都必须用肩膀和马运到工地。为了方便长途运输,降低拼接难度,保罗设计的人字桥全部由无数钢板、槽钢、角钢等小型钢构件拼接而成,然后在施工现场用铆钉将桥拼接铆接。
且构件和铆钉数量达到20000组以上,每个钢构件要尽量控制重量不超过140公斤,长度不超过https://www.zhucesz.com/米,大部分在100公斤以内,在https://www.zhucesz.com/米和https://www.zhucesz.com/米之间;所有钢构件都是在法国定制的。事实上,在那个时候,高质量的桥梁钢可以
桥梁构件全部精确制作完成后,用轮船从法国运到越南海防,再用火车运到云南,再通过水陆运输到工地附近。最后,他们只能靠肩、手、马翻山越岭到工地。不言而喻,需要的时间长,过程辛苦。
其中,最难搬运的是两条牢不可破的吊装拱臂的吊索,每条长355米,重5000多公斤。
当时的《鲁班经》曾形容这是当时非同寻常的事件;200名华工两排紧密并排,用扁担扛着大铁链,前后距离1-3米;几百米长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龙,没日没夜地在大山陡坡间爬行。沿着崎岖的山路,用了三天三夜才把钢索从山脚运到山腰。
物资运输只是开始,更艰巨更危险的还在后面。
05死于阴间
1907年3月,人字桥开始修建,100多名华工进入工地。工程师艾伯特达夫是保罗的同事,负责施工的指导和监督。总设计师保罗自始至终都没有去过现场,这也说明了他对自己方案的极度自信。
人字桥的施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河岸两侧悬崖的隧道口同时开挖桥台。
第二步:在两端隧道口距离设计桥面https://www.zhucesz.com/米的悬崖上,开挖一个宽https://www.zhucesz.com/米、高https://www.zhucesz.com/米、深https://www.zhucesz.com/米的施工洞,用于放置铰接车、滑轮等起重设备。
第三步:在隧道洞口下方设计高度搭建钢筋混凝土拱架承重平台,并在上面安装可移动的铸钢球面支座。
设计草图
第四步:将三角钢拱架依次垂直吊装在拱架承台球形支座上,弦杆、腹杆、风撑等。用于拼接拱肋依次用锚杆和锚索临时稳定在岩壁上,然后自下而上拼装;同时,陆续组装好的三角拱架的顶部与上铰板控制的滑轮相连。
第五步:合拢两侧拱臂钢架。通过使用两侧铰接小车、拱臂顶部滑轮系统等提升设备,使拱臂慢慢放松,拱臂绕支架作半圆弧旋转,使两个拱臂慢慢向峡谷中心靠拢。两个拱臂顶部的枢轴孔配合后,用钢枢轴固定,然后在拱脚底部安装地脚螺栓,锁定球形铸钢支座的偏差,对整个拱支座承台进行加固。
第六步:在挖好的桥台槽内组装上部简支梁,然后用铰车、滑轮、滑轮等向外推拉组装好的简支梁。每次拼接18米左右,都要往前拖。经过多次循环,就都到位了。
第七步:最后铺设桥面和轨道。百年来,除了桥面的钢轨和枕木更换过,其余的连一个铆钉都没换过,依然和百年前一样,可见其设计之精巧,施工质量之高。
如此庞杂、复杂、环环相扣的工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随时都有可能夭折。此外,人字桥的桥头分别与两侧悬崖峭壁中的隧道洞口对接,而短隧道在山中转弯,无疑给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为了在悬崖上打洞,劳动者用绳子捆住腰部,吊在空中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劳工们不敢也不让他们穿衣服,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因为悬崖之间的峡谷在缩小。强风此起彼伏,力度特别大,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衣服被岩石或树枝钩住;因为在强风的袭击下,衣服鼓胀成袋,很容易造成定向偏差
1907年底,法国工头要求劳工从通路进入工地工作。为了安全起见,工人们被绑在安全绳上,沿着岩石往下走。劳工们走得很慢,不耐烦的工头踢了最后一个劳工一脚。然而,它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迫不及待被阻止的工人们在干旱的山谷中摔死了。
1908年,工地上的筑路工人和架桥工人增加到一千多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渗水的隧道大面积坍塌,300多名在建人员被活埋,或被泥石流冲入峡谷的激流,无一生还。
铆接桥梁构件时,更是惊心动魄。拱臂悬在山谷的空中,劳动者腰间系着吊索垂在空中。站在支架上,他们把烧红的钢铆钉锤进连接孔,即使是很难用力的时候,也要动作快、准、稳。如果用力过猛,或者一锤打空,或者一股强风袭来,整个人就会荡出去,撞到墙上;还有经常断的吊绳,工人死在其中的深渊不计其数。法国报纸称,中国工人建造人字桥是“死亡之上的舞蹈”。
面对危险,中国工人不愿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法国人给予最大的金钱激励“每打锤子给半个大洋”,鼓励工人用生命去赌博。
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人每打10、20锤,就会被拉起来休息。有些黑心的工头,把下面的工人叫上去,不但不拉上去,反而割断绳子,故意摔死他,然后找法国人要工资,据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