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多方获悉,格力在河北有了新的授权经销商3354珠海欢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欢歌科技”),已叛逃的原格力经销商徐自法旗下的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新兴”)彻底退出格力业务。
事实上,今年飞利浦空调突然“火”起来之后,格力和河北之间正在兴起的暗战就已经初露端倪。近年来,董明珠大刀阔斧地启动格力的渠道改革,而以徐自法为代表的河北经销商则率先“改旗易帜”,从格力挖走大量骨干,租借飞利浦品牌抢占市场。
分析认为,格力作为空调龙头企业,在与美的、奥克斯等头部厂商的竞争中经验丰富,并不惧怕飞利浦空调的异军突起。但是,如何继续痛苦的渠道转型,才是未来的关键。
河北经销商“叛逃”
近日,随着河北一纸新通知,珠海总部格力停止供货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在格力经销体系中掌控河北市场、举足轻重的徐自法还在石家庄某五星级酒店设宴答谢省内经销商。席间,徐自法不仅喝了茅台酒,还向经销商派发现金,要求他们尽快清仓手中的格力产品。此举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徐自法“拥抱”拉拢省内经销商转投飞利浦。
河北新兴董事长徐自法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宣布“退出格力”,成为飞利浦。是真的吗?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也就空调一事采访了飞利浦,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给予回复。
事实上,经销商一直是格力的重要销售渠道。格力电器在年报中将销售渠道描述为“自主可控、互利共赢”,并称“格力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线下销售网络,通过27家销售公司和3万多家专卖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互利共赢”的体现。
2007年4月25日,由格力电器10个区域销售公司组建的“京海互联”作为战略投资者,从格力集团接收格力电器股份,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根据格力电器的公告,在这10家公司中,徐自法控制的河北格力电器营销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8%。徐自法曾担任格力电器董事,后因违规减持格力股份被处分。
虽然现在河北的经销商已经“叛逃”,但珠海格力已经找到了新的接班人。8月22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委托书,同意授权珠海欢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省所有渠道使用多项格力商标。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格力通过自己人建立更容易控制的渠道。
分析认为,两年前格力开始积极推行新零售改革,零售商可以直接在格力董明珠店微信小程序网上商城下单,冲击了代理商原本丰厚的利润,也是河北经销商“叛逃”的原因之一。
至于格力的经销商,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也进行了部分调查。北京怀柔一家经销商正在进行9月促销,内蒙古一家经销商转行。
飞利浦空调“雾”
今年3月4日,飞利浦空调生产研发基地落户安徽省滁州市。飞利浦空调邀请了部分媒体现场采访,徐自法也作为飞利浦空调的董事代表出场,而徐自法当时是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的董事。
“飞利浦这几年卖来卖去不断,到处都在做品牌授权。最令人震惊的是,飞利浦空调运营团队的核心人员几乎都来自格力电器,包括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副总裁,以及市场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前格力el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以徐自法为代表的河北经销商“一枝”背后,飞利浦空调的“身份”是笼罩在事件上空的又一层迷雾。事实上,关于飞利浦空调是不是“假洋鬼子”的疑问一直存在。
大名鼎鼎的飞利浦,全称为“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品牌之一。20世纪80年代,飞利浦电视机和录音机开始进入中国家庭。然而,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飞利浦早已退出家电市场。
一位接近飞利浦的人士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飞利浦的家电现在涵盖了厨房电器、咖啡机、衣物护理电器、地板清洁电器、空气净化电器五大类,并且是独立品牌,不包括飞利浦空调。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美博空调有限公司创始人余接手飞利浦空调有限公司中国区运营总部,美博生产飞利浦空调。之后,于将飞利浦空调转让给一家名为上海飞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
工商信息查询显示,上海飞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成立不久就接手了飞利浦空调。从“飞力”这个名字来看,上海飞力很可能是专门为了接手飞利浦空调而成立的实体。
此外,飞利浦空调现任董事长黄辉和飞利浦空调总裁胡文丰目前分别持有一家名为南京智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10%和15%的股份,而这家公司的股东包括前述的上海飞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另一家与空调制造相关的公司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有报道称,从飞利浦以往的运营套路来看,不排除是品牌授权收取授权费的模式。多年前,飞利浦就开始大规模向中国企业授权品牌,收取授权费,而且这些产品基本上仅限于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就此问题,飞利浦空调并未给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回复。
双重损失的“滚入”
这场“反战”大戏将如何收场?董明珠是否会像曾经的美的、奥克斯一样,以包括法律起诉在内的一系列行动回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事件爆发以来,格力电器尚未对北京商报记者做出回应。
律师强勇今日对北京商报表示,飞利浦空调大量核心人员几乎都来自格力电器,这本身就涉嫌不正当竞争。
从目前飞利浦空调的营收来看,仍然落后于格力电器。格力电器财报显示,2016-2021年,除2020年因疫情导致营收下滑外,其他年份格力电器营收保持增长,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2005亿元、1705亿元和1897亿元。与此同时,格力的研发部门。d投资没有落后。2020年和2021年,https://www.zhucesz.com/和https://www.zhucesz.com/在https://www.zhucesz.com/和https://www.zhucesz.com/的增长将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美的、格力、海尔是牢牢占据市场的三大白色家电品牌。前五家厂商的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合计占市场份额的近90%。飞利浦空调的机会并不明显。
但从格力自身来看,这次与经销商的冲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电器销售渠道的改革。20多年前,董明珠创立了“区域厂家股份合作制”的经销商制度,有效遏制了经销商之间为抢夺市场份额的恶性价格竞争。
天风证券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格力凭借其广而深的渠道网络和对渠道的强大控制力,在空调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但随着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渠道逐渐扁平化,同时空调市场增速也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使得现有的繁荣体系和返利分配模式遭遇瓶颈。
据报道,2020年春节后,董明珠首次公开提出渠道变革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改变区域销售公司的职能,取消各级代理商,让经销商直接向总部打款发货。在渠道改革过程中,格力董明珠店成为格力重要的线上渠道。
行业观察人士徐一强认为,随着消费者个性化要求逐渐凸显,消费群体分层日趋清晰,线上市场是空调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新风空调、母婴空调等新品类的机会都在线上。比如上半年,新风空调线上销售额同比激增431%。在此背景下,格力这样的龙头企业也需要“从善如流”,及时调整渠道布局。
长期以来,格力电器更喜欢在经销商处压货,然后慢慢消化库存。2022年5月,董明珠在公司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格力已经用了20多年的经销商压货模式。之前格力每年大概有200-300亿的空调压在渠道上,需要时间消化。现在疫情使得网络销售模式发展迅速。所以这两年格力加速了渠道变革。
徐一强认为,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厂家快速发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零售商可以更方便地直接从厂家提货,从而免去经销商的层层加价。但这对于“被踢走”的经销商来说是损失,格力的渠道调整必然会对原有营收群体造成一定损失。
业内也有观点认为,虽然飞利浦空调暂时无法威胁格力电器,但格力空调的对手美的、海尔等。会利用双方的“内卷”。下一步,失去部分分销渠道的格力如何面对,将成为国内空调行业最大的看点之一。
“家电厂商分分合合是正常的商业规律,但厂商合则双赢,“分手”肯定会伤到你的实力。所以,无论是以徐自法为代表的区域商业大亨,还是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千亿巨头,如果非要撕破脸,最后都是两败俱伤。”徐一强说。
北京商报记者金王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