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经
五粮液所在的城市宜宾,被誉为中国酒都。这座有着4500年酿酒历史的古城,空气中飘着浓郁的酒香,大街小巷都洋溢着闲适和亲切。
走在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交汇的宜宾市,抬头能看到青山,低头能听到滔滔江水。在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里,最令人感动和感兴趣的,莫过于细细品味一杯五粮酒,聆听酿酒作坊的“飘出”。
在宜宾老城区,有八个明代早期的五粮液古酿酒坊,它们是:常长生、李传勇、张万和、中三和、全常恒、天赐福、刘鼎兴和听月楼。
古老的街巷,古老的作坊,收藏宜宾悠久的历史,讲述五粮液传承古代酿酒,酿造“美”生活的独特理解。
“长发生”老作坊拥有中国最早、最完整、持续时间最长的窖型曲发酵窖池,已连续发酵653年。作坊的名字象征着美好而长久的事业,繁荣发展和繁荣昌盛,千百年不变的古老酿造技艺在这里得到传承也是事实。
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参观五粮液后表示,酒是一种手工艺品,它包含着古老、传统、温暖、柔和、诗意。五粮液历史悠久。每一个老作坊都充满了酿酒师的故事。名字包含了公司的初心和期望。名字背后,隐藏着开启五粮液的文化密码。
“天赐福”的老作坊位于岷江岸边的顺河街。因古代酿酒师感恩“天人共酿,福佑民生”而得名。可以说,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水源、微生物群落等,为酿造五粮液精品酒提供了最佳的生态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五粮液这种名酒是酿造不出来的。
钟三和张万和的老作坊,名字里都有“和”字。生态气候、环境地理、酿酒师、“天、地、人三者”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五粮液的味道,依然是满满的酒香,恰到好处。“和”字传承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优秀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每一个角落,与邻居和睦相处,做生意赚钱,家里事事顺遂。
“听月楼”的老作坊,很有诗意。仿佛可以在闽江畔,倚楼望月,饮酒作诗,酒香载着文人的诗情,萦绕在作坊四周。唐代诗人杜甫品尝川南(今四川宜宾)古戎当地酒楼的春酒,吟诵“讲究青酒,断荔枝淡红”。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宜宾姚氏酒坊品尝了五谷酿的酒后,更是大赞“姚紫雪曲,杯色争玉”。今天,一杯五粮液酒,我们依然可以和诗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和历史的诗、酒、人生的对话。
“全常恒”老作坊,寓意事业永恒繁荣;“利川永”老作坊,意为酿好酒,做好企业,将长期造福四川,而且相当大气,井井有条。五粮液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邓子君就曾在这个车间工作过。他反复摸索改进“陈氏秘方”酿造好酒,并请晚清举人将“杂粮酒”更名为“五粮液”,开辟了白酒品牌发展的新时代。
五粮液的声誉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五行哲学”和神秘的“五行”文化。它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原料,集五谷之精,制成玉液。这个名字,如同神来之笔,既富有诗意,又清晰可辨。它告诉大众五粮液白酒用的是什么原料,而且直接坦诚,没有老幼之分的欺骗。
五粮液自1909年命名以来,百年如一日,乘着改革和开放的春风,坚韧不拔,奋发图强
在奋斗过程中,五粮液始终坚持“传承历史,共创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为消费者创造美好,为员工创造幸福,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
如今,五粮液已经成长为千亿企业集团,市值过万亿,正潜心向世界500强进军。然而,走在五粮液十里酒城,你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五粮液明初八大古酿酒坊所蕴含的古老智慧精神,依然在无休止地传承着。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和酿酒生态环境,五粮液传承“天地人”共同酿酒的传统,持续投入恢弘的酿酒园区,打造全球最美的生态酿酒区。如今,公园里绿树成荫,生机勃勃,就像一个公园;在作坊里,酿酒师守着酒窖,辛勤劳作,遵循世代相传的传统酿造工艺,酿造出世人喜爱的五粮液,把“美”的味道带到人们的餐桌上。
同时,五粮液公司致力于基业长青的美好愿望,努力打造健康、创新、领先的世界级企业,规划建设特色粮食基地,构建“从一粒种子到一滴酒”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体系;致力于精准扶贫,助力美好乡村建设,帮助贫困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五粮液的酒充满了时间的味道,弥漫着中国传统的五行哲学和“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假装人们对和谐幸福生活的期望;装美,美,美而共,宇宙和谐之梦。
五粮液是一种可以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仍然是新鲜的,真实的,美味的。品五粮液,生活美好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