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第一次上网是这样的:
什么?个人程序不能被商家操作?
好,改成企业主体。
什么?功能设置不全?
好吧,再修改一遍。
什么?小程序的功能不是都写在简介里了吗?
好吧,没写的补上。
……
终于批下来放到网上了。过了一会儿,当更新被重新打包并上传时:
什么?无效的服务类别?
微信什么时候又偷偷调整服务类别了?
为什么你的微信小程序总是审核不通过?
其实微信小程序的审核要求比微信官方账号更严格。有的企业投入了资金和人力成本,却因为关键词、资质、内容等问题无法通过审核。长征卡在最后一步,让人抓狂!
如何让自己的小程序快速上线,跳出小程序审核的坑?请认真记住以下策略,从此小程序审核不再头疼。
第一,小程序的名字要与介绍的信息和内容相关。
小程序的名字很重要,不仅影响关键词搜索,还影响对小程序的审核。当命名一个小程序时,你必须记住两件事:
1.小程序的名字无法模糊描述,是键盘、鼠标、纸巾等不可识别的泛化、归纳词。
2.不能强行蹭热点和关键词。比如开发了一个针对餐饮行业的小程序,但是针对内容行业的关键词命名为“小读”。这个介绍是关于餐饮的介绍。
第二,服务类别要对应微信小程序页面的内容。
小程序服务类别对应的页面核心内容必须与要选择的类别一致。以餐饮行业为例:
1.餐饮业分为几个二级品类,比如菜谱、餐饮服务场所、餐厅排队等。比如餐饮服务场所,分为很多三级页面。开发者提交小程序时,小程序包含哪些服务和内容,类别中要填入相应的服务和内容。
2.千万不要挂羊头卖狗肉。比如你选的类目是菜谱,但是你在一个小程序里做的是餐厅服务场所的功能,你就考不上。
3.很多类别的小程序都需要资格证。比如外卖平台要求【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开发之前,需要了解小程序涉及的行业是否需要资质。三、地址显示设置应与企业资质地址一致。
“附近的小程序”是小程序开放的主要流量入口之一,也是热门的红利入口。但微信官方对地址显示设置有要求:
1.一个业务资质只能添加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只能展示一个小程序。
2.一个小程序最多可以打开10个附近显示的地址,每个地址都需要科目、资格证号、地址等。